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1页 |
专业名词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31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31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1-42页 |
·候选基因的生物学信息 | 第31-32页 |
·候选基因突变分析 | 第32-4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8页 |
·果蝇sal类似基因(sal-like 1,SALL1) | 第42-43页 |
·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基因(tox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family member 3, TOX3) | 第43页 |
·n-myc下游调控的基因家族成员4(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family member 4, NDRG4) | 第43-44页 |
·小脑肽1前体基因(cerebellin 1 precursor, CBLN1) | 第44页 |
·巴比二氏综合征基因(Bardet-Biedl syndrome 2 protein, BBS2) | 第44页 |
·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iesity associated gene, FTO) | 第44-45页 |
·易洛魁族同源异形盒蛋白5,6基因(iroquois homeobox protein 5/6,IRX5/IRX6) | 第45-46页 |
·核苷二磷酸连接的X成份型基序21基因(nucleoside diphosphate linked moiety X type motif 21, NUDT21) | 第46页 |
·溶质转运家族6成员2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2, SLC6A2) | 第46-47页 |
·DNA导向性RNA多聚酶II多肽C基因(DNA directed RNA polymerase II polypeptide C, POLR2C)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综述 | 第5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