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 第13-21页 |
一、自我概念 | 第13-16页 |
二、自理行为 | 第16-19页 |
三、自理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 | 第19页 |
四、文献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目的和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21-2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二、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22-23页 |
第四部分 研究方法 | 第23-32页 |
一、科研设计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4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24-26页 |
四、研究场所 | 第26页 |
五、保护人权的措施 | 第26页 |
六、学龄期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干预项目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 第26-30页 |
七、资料收集的步骤 | 第30页 |
八、资料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九、质量控制 | 第31-32页 |
第五部分 基线调查阶段的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32-42页 |
一、结果 | 第32-37页 |
(一) 学龄期哮喘儿童的一般情况 | 第32页 |
(二) 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 | 第32-33页 |
(三)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理行为水平 | 第33-34页 |
(四)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理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 | 第34页 |
(五) 学龄期哮喘儿童人口学特征与自理行为水平的关系 | 第34-35页 |
(六) 人口学特征与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关系 | 第35页 |
(七)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二、讨论 | 第37-41页 |
(一) 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 第37页 |
(二) 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理行为中以满足健康不佳自理需求自理行为最为不足 | 第37页 |
(三)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概念水平与自理行为水平呈正相关 | 第37-38页 |
(四)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五)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39-41页 |
三、对下一阶段干预方案的思考 | 第41-42页 |
(一) 干预内容 | 第41页 |
(二) 重点人群 | 第41页 |
(三) 干预形式 | 第41-42页 |
第六部分 干预阶段的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42-52页 |
一、结果 | 第42-49页 |
(一) 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42页 |
(二) 流失率 | 第42-43页 |
(三) 流失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43页 |
(四) 干预效果评价 | 第43-49页 |
二、讨论 | 第49-52页 |
(一) 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升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理行为水平,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疾病状况 | 第49-50页 |
(二) 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通过改善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理行为提高其自我概念水平 | 第50-52页 |
第七部分 结论及建议 | 第52-54页 |
一、结论 | 第52页 |
二、创新点 | 第52页 |
三、不足之处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2-53页 |
四、对护理实践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71页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编专著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综述 | 第73-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