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空间吊拉结构的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结构概念和特点 | 第9-10页 |
| ·大跨度结构的发展 | 第9页 |
| ·大跨度结构的主要形式 | 第9-10页 |
| ·悬索杂交结构 | 第10-13页 |
| ·悬索杂交结构的分类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斜拉式混合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2 斜拉索混合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14-23页 |
| ·基本原理 | 第14页 |
| ·平面杆件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 第14-17页 |
| ·梁的基本公式 | 第15页 |
| ·单元位移模式及形函数 | 第15-17页 |
| ·数值方法的收敛性 | 第17-18页 |
| ·预应力拉索 | 第18-20页 |
| ·预应力拉索规格 | 第19页 |
| ·预应力拉索特性 | 第19-20页 |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0页 |
| ·本文工程背景 | 第20-22页 |
| ·工程简介 | 第20-21页 |
| ·结构概况 | 第21-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 3. 结构体系的静力分析计算 | 第23-42页 |
| ·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 第23-24页 |
| ·有限元方程 | 第24页 |
| ·静力计算 | 第24-29页 |
| ·结构荷载作用 | 第24-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 ·雪荷载作用分析 | 第29-35页 |
| ·结构全跨雪荷载作用分析 | 第29-31页 |
| ·结构半跨雪荷载作用分析 | 第31-34页 |
| ·荷载增加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 第34-35页 |
| ·风荷载的特性分析 | 第35-40页 |
| ·概述 | 第35页 |
| ·风速 | 第35-36页 |
| ·平均风速 | 第36-38页 |
|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4 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分析 | 第42-54页 |
| ·有限元方程 | 第42-43页 |
| ·模态分析求解方法 | 第43-44页 |
| ·有限元模型及模态分析结果 | 第44-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 结构的竖向抗震性能分析 | 第54-68页 |
| ·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54页 |
| ·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54-56页 |
| ·时程分析法 | 第56页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规定 | 第56-57页 |
| ·阻尼 | 第57-58页 |
| ·正交阻尼 | 第57-58页 |
| ·非正交阻尼 | 第58页 |
| ·地震荷载下的结构时程分析 | 第58-59页 |
| ·地震波的输入 | 第58-59页 |
| ·地震波选取 | 第59页 |
| ·参数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 第59-66页 |
| ·索预应力的影响 | 第59-61页 |
| ·预应力索布置的影响 | 第61-65页 |
| ·矢跨比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本文的成果及主要结论 | 第68页 |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