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中的现代性思考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现代性思考对艺术设计实践的指导价值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理论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化发展现代性假说 | 第13-19页 |
| ·文化有机体 | 第13-15页 |
| ·世界的存在 | 第13页 |
| ·文化有机体周期说 | 第13-14页 |
| ·文化的循环发展 | 第14-15页 |
| ·文化的自身合法化 | 第15-16页 |
| ·文化的现代化本质 | 第15页 |
| ·文化的现代化 | 第15-16页 |
| ·艺术的自身合法化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社会发展现代性特征 | 第19-25页 |
| ·大众的出现 | 第19-22页 |
| ·大众的增长 | 第19-20页 |
| ·大众和少数人 | 第20-21页 |
| ·超级民主 | 第21-22页 |
| ·韵味的消失和机械复制 | 第22-25页 |
| ·机械时代的复制 | 第22页 |
| ·韵味的缺失 | 第22-23页 |
| ·艺术的转变 | 第23-24页 |
| ·韵味消失的历史分析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现代性发展及延伸 | 第25-35页 |
| ·后现代传播社会 | 第25页 |
| ·无穷的复制 | 第25-28页 |
| ·模拟的出现 | 第25-26页 |
| ·模拟的历程 | 第26-27页 |
| ·仿像的世界 | 第27-28页 |
| ·超现实 | 第28-32页 |
| ·西方文化中符号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28-29页 |
| ·虚拟包围中的现实 | 第29-30页 |
| ·超现实 | 第30-31页 |
| ·现实和符号关系的倒错 | 第31-32页 |
| ·超美学 | 第32-35页 |
| 第五章 现代性对设计艺术的影响 | 第35-51页 |
| ·现代文化 | 第35-36页 |
| ·现代文化的状态 | 第35-36页 |
| ·物化的压力 | 第36页 |
| ·西方现代文化的悲剧根源 | 第36页 |
| ·西方现代艺术的转向 | 第36-40页 |
|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救赎 | 第36-37页 |
|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叛 | 第37-38页 |
| ·非人化现象 | 第38-40页 |
| ·现代设计艺术先驱 | 第40-51页 |
| ·马蒂斯—观察与创造 | 第40-42页 |
| ·达利—超现实主义 | 第42-45页 |
| ·纽曼—题材及命名 | 第45-51页 |
| 第六章 设计艺术现代性启示 | 第51-55页 |
| ·艺术设计之源 | 第51-53页 |
| ·艺术家和创作 | 第51页 |
| ·艺术和再现 | 第51-52页 |
| ·设计艺术的本质 | 第52-53页 |
| ·艺术设计的时代性 | 第53-5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9页 |
| ·现代性进程暴露的人类审美精神和文化 | 第55页 |
| ·艺术的反思和转向 | 第55-56页 |
| ·艺术设计的当代价值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