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空心微球型材料的特性 | 第9-10页 |
·空心微球型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5页 |
·去除模板法 | 第10-11页 |
·逐层自组装法 | 第11-13页 |
·微乳液法 | 第13页 |
·喷雾反应法 | 第13-14页 |
·界面反应法 | 第14-15页 |
·空心微球型材料的应用 | 第15-17页 |
·包覆材料 | 第15页 |
·催化材料 | 第15-16页 |
·生物医用材料 | 第16页 |
·光电材料 | 第16页 |
·建筑材料 | 第16-17页 |
·空心微球型材料的表征测试技术 | 第17-18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17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17页 |
·X 射线衍射(XRD) | 第17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17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17-18页 |
·热分析法 | 第18页 |
·氮气吸附 | 第18页 |
·本论文选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0-29页 |
·碳酸钙模板制备SiO_2 空心微球 | 第20-23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正辛胺模板制备SiO_2 及Si/Al 复合氧化物空心微球 | 第23-26页 |
·正辛胺模板制备SiO_2 空心微球 | 第23-25页 |
·正辛胺模板制备Si/Al 复合空心微球 | 第25-26页 |
·空心微球的结构表征方法 | 第26-29页 |
·扫描电镜 | 第26页 |
·透射电镜 | 第26-27页 |
·X 射线衍射 | 第2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热失重 | 第27页 |
·比表面积测试 | 第27-28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碳酸钙模板下SiO_2空心微球的合成表征 | 第29-46页 |
·研磨碳酸钙模板 | 第29-33页 |
·碳酸钙的研磨处理 | 第29-31页 |
·以研磨碳酸钙为模板制备SiO_2 空心微球 | 第31-32页 |
·SiO_2 空心微球的微观结构 | 第32-33页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33页 |
·自制碳酸钙模板 | 第33-40页 |
·球形碳酸钙粒子的简易合成 | 第34页 |
·以自制碳酸钙为模板制备SiO_2 空心微球 | 第34-35页 |
·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样品的介孔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37页 |
·红外分析 | 第37-39页 |
·样品的失重分析 | 第39-40页 |
·SiO_2 空心微球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表面活性剂含量 | 第40-41页 |
·温度 | 第41-42页 |
·两种碳酸钙模板制备SiO_2 空心微球的对比 | 第42-43页 |
·反应机理研究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正辛胺模板下SiO_2与Si/Al 复合空心微球的合成表征 | 第46-73页 |
·SiO_2 空心微球的合成表征 | 第46-62页 |
·SiO_2 空心微球的显微形貌 | 第46页 |
·粒径分布 | 第46-47页 |
·物相分析 | 第47-48页 |
·红外分析 | 第48-49页 |
·SiO_2 空心微球的孔结构 | 第49-50页 |
·热失重分析 | 第50-51页 |
·反应条件对SiO_2 空心微球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 第51-62页 |
·Si/Al 复合氧化物空心微球的合成表征 | 第62-68页 |
·Si/Al 复合氧化物空心微球的显微形貌 | 第63页 |
·不同温度下Si/Al 复合氧化物空心微球的制备 | 第63-64页 |
·不同时间下Si/Al 复合氧化物空心微球的制备 | 第64-65页 |
·物相分析 | 第65-67页 |
·红外分析 | 第67页 |
·失重分析 | 第67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67-68页 |
·反应机理研究 | 第68-69页 |
·碳酸钙模板法与正辛胺模板法对比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