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重点 | 第8页 |
|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与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4-23页 |
| ·国内有关流动儿童的研究 | 第14-16页 |
| ·抗逆力与优势视角的关系 | 第16-20页 |
| ·抗逆力发展模型 | 第20-21页 |
| ·儿童抗逆力及抗逆力发展模型的运用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流动儿童抗逆力发展项目:“抗逆小童星” | 第23-38页 |
| ·项目背景 | 第23-24页 |
| ·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 ·项目服务方式-小组工作方法 | 第26-31页 |
| ·项目小组工作类型、功能,以及项目小组形成过程 | 第26-29页 |
| ·采用小组工作方法的优劣 | 第29-30页 |
| ·对项目采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反思 | 第30-31页 |
| ·研究方案与实施 | 第31-35页 |
| ·项目工作目标 | 第31-32页 |
| ·实践策略 | 第32页 |
| ·项目规划过程——项目规划三阶段 | 第32-35页 |
| ·对项目实施的进一步观察 | 第35-38页 |
| ·对整个项目服务过程来说,有一种循序渐进的特点 | 第35-36页 |
| ·融合特点:服务分步计划的相互支持和融合 | 第36页 |
| ·推行项目计划过程的不断修正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有关“抗逆小童星”项目的研究结论和反思 | 第38-45页 |
| ·有关“抗逆小童星”项目的研究结论 | 第38页 |
| ·从“抗逆小童星”项目得到的反思 | 第38-45页 |
| ·抗逆力发展模型“系统”运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可能性 | 第38-40页 |
| ·从单一取向到综融社会工作发展 | 第40-42页 |
| ·坚持优势视角和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 第42-44页 |
| ·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最后结果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