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综述 | 第10-28页 |
·烟气脱硫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烟气脱硫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白泥和赤泥用于烟气脱硫的意义 | 第14-17页 |
·白泥和赤泥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选题介绍 | 第24-28页 |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任务设计 | 第25-2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7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8-37页 |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28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气体来源 | 第29页 |
·原料 | 第29-30页 |
·脱硫剂制备方法 | 第30页 |
·脱硫剂活性评价方法 | 第30-36页 |
·代号说明 | 第36-37页 |
3 脱硫剂的制备 | 第37-53页 |
·引言 | 第37页 |
·白泥赤泥脱硫剂制备工艺 | 第37-40页 |
·白泥赤泥原料的性质和配比的选择 | 第37-38页 |
·助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39-40页 |
·活性评价装置及方法 | 第40页 |
·活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0-52页 |
·白泥赤泥配比对脱硫活性的考察 | 第40-42页 |
·原料平均粒径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粘结剂对脱硫活性的考察 | 第43-46页 |
·造孔剂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润滑剂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成型条件的影响 | 第51-52页 |
·加水量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脱硫剂的脱硫反应条件 | 第53-64页 |
·引言 | 第53页 |
·活性评价装置及方法 | 第53页 |
·活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3-63页 |
·温度对脱硫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空速对脱硫反应的影响 | 第55-57页 |
·SO_2含量对脱硫反应的影响 | 第57-59页 |
·H_2O含量对脱硫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O_2 含量对脱硫反应的影响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脱硫剂的表征 | 第64-73页 |
·XRD 分析 | 第64-70页 |
·引言 | 第64页 |
·白泥、赤泥原样及其制备的脱硫剂的主要成分XRD 分析 | 第64-66页 |
·脱硫温度对脱硫剂成分的影响 | 第66-70页 |
·热重分析 | 第70-72页 |
·引言 | 第70页 |
·试样的TG 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脱硫反应机理 | 第73-82页 |
·引言 | 第73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73页 |
·脱硫机理分析 | 第73-77页 |
·XRD 表征分析 | 第73-74页 |
·实际饱和硫容和理论饱和硫容的计算比较 | 第74-77页 |
·化学分析 | 第77页 |
·脱硫机理结论 | 第77-8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建议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情况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