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23页 |
1. 鼠疫的历史及严重危害 | 第10-11页 |
2. 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 第11-12页 |
3. 大片段插入 DNA 文库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大片段DNA 插入文库的发展过程 | 第13-16页 |
·λ噬菌体文库和Cosmid 文库 | 第13页 |
·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文库 | 第13-14页 |
·BAC(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文库 | 第14-16页 |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应用 | 第16-18页 |
·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16页 |
·基因物理图谱构建 | 第16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16-17页 |
·BAC转基因技术 | 第17页 |
·BAC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第17页 |
·作为探针用于荧光原位杂交 | 第17-18页 |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方法 | 第18-21页 |
·载体制备 | 第18-19页 |
·质粒的提取和纯化 | 第19页 |
·酶切、脱磷 | 第19页 |
·高分子量(High molecular weigh,HMW)DNA 的制备 | 第19-20页 |
·连接、转化及克隆的保存 | 第20页 |
·BAC文库的鉴定 | 第20-21页 |
4. 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一部分 鼠疫菌强毒株(910706)基因组高分子量DNA的制备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所用鼠疫菌菌株﹑BAC载体及大肠杆菌菌株,未特殊注明即为国产分析纯 | 第24页 |
·主要试剂成份(配方见附录1)及酶类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菌体的收集 | 第25页 |
·高分子量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高分子量全基因组DNA纯化 | 第25页 |
·内切酶种类和浓度的选择 | 第25-26页 |
·高分子量的全基因组DNA酶切与回收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29页 |
·高纯度鼠疫菌基因组DNA的获得 | 第26-27页 |
·限制性内切酶种类及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鼠疫菌全基因组DNA大规模酶切及回收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2页 |
第二部分 阳性BAC克隆的筛选、保存及相关数据分析 | 第32-41页 |
引言 | 第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5页 |
·BAC载体及大肠杆菌菌株 | 第32-34页 |
·主要试剂成份(配方见附录1)及酶类,未特殊注明即为国产分析纯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7页 |
·洗脱的鼠疫菌全基因组大片段的定量分析 | 第35页 |
·高效E.coli TransforMax EPI300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页 |
·DNA大片段与CopyControl pCC1BAC载体连接 | 第35-36页 |
·大肠杆菌的电转化 | 第36页 |
·BAC文库插入片段大小及库容的计算 | 第36页 |
·BAC文库的装配与保存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39页 |
·电洗脱回收大片段DNA 并测定浓度 | 第37页 |
·大片段DNA与载体的连接﹑转化 | 第37-38页 |
·BAC 文库相关数据的计算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BAC文库的鉴定 | 第41-47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主要试剂成份(配方见附录 1)及酶类,未特殊注明即为国产分析纯 | 第42页 |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6页 |
·BAC 文库的稳定性鉴定 | 第43-44页 |
·BAC 文库的同源性鉴定 | 第44-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综述 | 第57-72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