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植物源杀螨剂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唇形科 | 第10-11页 |
·菊科 | 第11页 |
·伞形科 | 第11页 |
·藜科 | 第11页 |
·楝科 | 第11页 |
·瑞香科 | 第11-12页 |
·木犀科 | 第12页 |
·樟科 | 第12页 |
·银杏科 | 第12页 |
·毛茛科 | 第12页 |
·其它 | 第12页 |
·薄荷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12-15页 |
·挥发性成分 | 第13页 |
·黄酮类成分 | 第13页 |
·萜类成分 | 第13-14页 |
·以二羟基-1,2-二氢萘二羧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 | 第14页 |
·有机酸成分 | 第14页 |
·其他成分 | 第14-15页 |
·薄荷的药理作用 | 第15-18页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5页 |
·对病原生物的作用 | 第15-16页 |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 第16页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16页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第16-17页 |
·抗早孕及对子宫的作用 | 第17页 |
·抗炎作用 | 第17页 |
·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 第17-18页 |
·局部作用 | 第18页 |
·毒副作用 | 第18页 |
·本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华北地区33种植物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 | 第19-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供试植物 | 第19页 |
·供试螨 | 第19-20页 |
·粗提物制备 | 第20页 |
·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33种植物筛选结果 | 第21-22页 |
·3种薄荷杀螨效果比较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 第24-3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供试植物 | 第24页 |
·供试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薄荷不同提取液的杀螨活性 | 第25-26页 |
·萃取分离结果 | 第26页 |
·柱层析分离结果 | 第26-27页 |
·HPLC纯度检验 | 第27页 |
·质谱检测 | 第27页 |
·红外检测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薄荷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供试螨 | 第30页 |
·其它仪器 | 第30页 |
·供试药剂 | 第30页 |
·症状观察 | 第30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对朱砂叶螨体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 | 第31页 |
·对朱砂叶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朱砂叶螨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 | 第32页 |
·对朱砂叶螨体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症状观察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触杀的电镜观察 | 第3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供试药剂 | 第35页 |
·供试螨 | 第35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试螨处理方法 | 第35页 |
·样品处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