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论文

基于人工震源的区域尺度介质波速探测研究

摘要第1-8页
第1章 绪论第8-29页
   ·地震学研究的不同尺度第11-14页
   ·区域尺度探测的意义第14-21页
     ·岩石圈深部探测第15-20页
     ·城市地球物理学第20-21页
   ·地下介质波速测量的意义第21-27页
     ·对地下介质波速结构的探测第22-25页
     ·对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监测第25-2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意义第27-29页
第2章 气枪震源与区域尺度探测第29-63页
   ·引言第29-32页
   ·探测震源的发展第32-41页
     ·炸药震源第32-35页
     ·落重震源第35-37页
     ·可控震源第37-39页
     ·气枪震源第39-41页
   ·气枪震源第41-50页
     ·气枪震源的工作原理第41-44页
     ·气枪震源的发展历史第44-45页
     ·气枪震源用于区域尺度探测第45-50页
   ·水库气枪实验第50-62页
     ·实验概况第51-52页
     ·气枪震源在区域尺度探测中的优势第52-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3章 利用气枪震源探测华北低速层第63-83页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波速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第63-66页
   ·气枪震源区域尺度波速结构探测中的应用第66-72页
     ·利用气枪震源探测华北地壳中的低速层第66-70页
     ·华北地壳中低速层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证据第70-72页
   ·地震深度与低速层的关系第72-79页
     ·用深度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的原理与方法第73-75页
     ·2006年文安地震深度的确定第75-79页
   ·华北低速层的可能成因及其同地震的关系第79-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利用人工震源监测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第83-113页
   ·监测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实践和意义第84-86页
   ·监测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方法第86-91页
     ·震源和记录系统第88-90页
     ·走时的互相关检测第90-91页
   ·利用尾波干涉测量介质波速变化第91-101页
     ·尾波干涉理论的统计本质第92-96页
     ·走时扰动的均值和方差第96-97页
     ·利用走时扰动的均值和方差测量介质性质变化第97-101页
   ·利用主动震源探测浅层波速变化第101-111页
     ·汶川震后主动探测实验第101-104页
     ·地震波走时测量及结果第104-107页
     ·对测量结果的讨论第107-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油勘探中的惯性传感器研究
下一篇: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Q值)结构反演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