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饮料作物病虫害论文--茶病虫害论文

茶树品种对茶赤叶斑病和茶尺蠖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文献综述第9-18页
   ·茶赤叶斑病及其危害第9页
   ·茶尺蠖及其危害第9-10页
   ·植物抗病虫机制的研究第10-13页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第10-12页
     ·植物抗虫性研究进展第12-13页
   ·茶树抗病虫机制的研究第13-17页
     ·茶树形态学抗性第13-15页
     ·茶树的生化抗性第15-17页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引言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19页
     ·主要仪器第19页
     ·试剂第19页
   ·试验材料第19页
     ·供试菌源与虫源第19页
     ·供试品种第19页
   ·方法第19-24页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第19-20页
     ·室内人工接种诱发致病性试验第20页
     ·茶尺蠖的实验室饲养第20页
     ·茶尺蠖发育历期测定第20页
     ·茶尺蠖幼虫体长、体重、蛹重化蛹率及羽化率的测定第20页
     ·茶尺蠖取食量的测定第20-21页
     ·含水量的测定第21页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测定第21页
     ·多酚类总量的测定第21-22页
     ·氨基酸总量的快速测定第22页
     ·各种酶活性测定第22-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5页
   ·茶树各品种对茶赤叶斑病的抗性鉴定第24页
     ·各品种的病情第24页
     ·品种间抗性差异分析第24页
   ·茶赤叶斑病对各品种酶活性的影响第24-31页
     ·PPO 的活性变化第24-27页
     ·POD 的活性变化第27-29页
     ·PAL 的活性变化第29-31页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尺蠖发育历期的影响第31页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尺蠖幼虫体长、体重以及蛹重的影响第31-33页
     ·幼虫体长第31-32页
     ·幼虫体重第32-33页
     ·雌雄蛹重第33页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尺蠖取食量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尺蠖化蛹率、羽化率及成活率的影响第34-36页
     ·化蛹率第34-35页
     ·羽化率第35页
     ·成活率第35-36页
   ·不同茶树品种的含水量第36页
   ·不同茶树品种的多酚类含量第36-37页
   ·不同茶树品种碳水化合物含量第37页
   ·不同茶树品种氨基酸含量第37-38页
   ·被茶尺蠖咬食后各品种酶活性的变化第38-44页
     ·PPO 的活性变化第38-40页
     ·POD 的活性变化第40-42页
     ·PAL 的活性变化第42-44页
   ·生化因子对茶尺蠖历期的回归分析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7页
   ·关于试验方法第45页
   ·关于抗病性第45页
   ·关于抗虫性第45-46页
   ·酶活与茶树抗病虫的关系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9页
   ·抗病性结论第47页
   ·抗虫性结论第47-48页
     ·历期第47页
     ·生理性指标第47页
     ·生化因子对茶尺蠖的影响第47页
     ·酶活与抗虫性第47-48页
   ·品种的多抗性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用菌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与危害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