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地拉水电站蓄水后朵美砂金采空区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采空区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胶结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7-2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 第17-18页 |
·气象水文 | 第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1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3页 |
第3章 采空区金洞调查研究 | 第23-28页 |
·金洞的分布特点 | 第23-25页 |
·金洞的开采方式 | 第25页 |
·金洞的变形现状 | 第25-28页 |
第4章 阶地砂砾石物理力学特征 | 第28-36页 |
·结构特征及物理性质 | 第28-30页 |
·结构特征 | 第28页 |
·物理性质 | 第28-30页 |
·阶地砂卵石层力学参数选取 | 第30-34页 |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 第30-32页 |
·变形模量选值 | 第32-33页 |
·强度参数选值 | 第33-34页 |
·参数汇总 | 第34-36页 |
第5章 采空区稳定性地质分析 | 第36-49页 |
·采空区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地质因素 | 第36-37页 |
·水文因素 | 第37-39页 |
·开采条件 | 第39页 |
·胶结层的岩石学特征 | 第39-43页 |
·分布特征 | 第39-41页 |
·沉积特征 | 第41页 |
·结构特征 | 第41-43页 |
·胶结层的形成原因 | 第43-47页 |
·地下水地质作用 | 第43-46页 |
·胶结的形成的条件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6章 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9-64页 |
·概述 | 第49-52页 |
·工程地质情况的简化与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计算参数 | 第52-53页 |
·开采宽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开采密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开采层位的影响 | 第57-59页 |
·胶结层厚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胶结层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7章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 第64-74页 |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64-71页 |
·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简介 | 第64-6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模拟工况 | 第68-6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