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鲁豫有约》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9-14页 |
第一节 历史性定位(2002 年——2005 年) | 第9-11页 |
第二节 现实性定位(2005 年——2008 年4 月)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综艺性定位(2008 年4 月至今)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鲁豫有约》的两次转型 | 第14-28页 |
第一节 由两人访谈节目改为带现场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 | 第14-22页 |
·从高端到大众改走“亲民”路线 | 第14-18页 |
·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 第18-22页 |
第二节 注入新元素尝试制播分离 | 第22-28页 |
·细化受众群“快乐”是根本 | 第22-25页 |
·制播分离是必然趋势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主持人及其与栏目的关系 | 第28-41页 |
第一节 主持人的采访特点 | 第28-34页 |
·引导型和聆听型主持人 | 第28-31页 |
·角度决定人物 | 第31-32页 |
·尽量“原景再现”力求“准直播”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主持人与栏目关系的变化 | 第34-41页 |
·从服从于栏目到驾驭栏目 | 第34-38页 |
·多种尝试与栏目重新磨合 | 第38-41页 |
第四章 《鲁豫有约》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启示 | 第41-49页 |
第一节 谈话类节目定位的核心——人文精神 | 第41-43页 |
第二节 节目突出个性化 | 第43-46页 |
第三节 品牌意识 顺应市场发展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论文注释 | 第50-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