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3页 |
·玉米耐旱性研究 | 第14-23页 |
·玉米耐旱的相关性状 | 第15-17页 |
·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 | 第17-19页 |
·干旱诱导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 | 第19-20页 |
·耐旱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20-22页 |
·玉米耐旱相关性状的QTL研究 | 第22-23页 |
·关联分析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31页 |
·核苷酸多态性 | 第23-24页 |
·连锁不平衡 | 第24-27页 |
·关联分析的策略 | 第27-29页 |
·关联分析的特点 | 第29-30页 |
·关联分析的发展 | 第30-31页 |
·立题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立题意义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耐旱性鉴定及群体结构分析 | 第3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和田间试验设计 | 第33页 |
·耐旱性相关性状测定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5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主要表型性状的统计分析 | 第35-39页 |
·玉米自交系的耐旱评价 | 第39-45页 |
·196 份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耐旱鉴定指标 | 第47页 |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评价 | 第47-50页 |
第三章 耐旱候选基因与玉米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50-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材料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71页 |
·dbf1 基因 | 第55-59页 |
·nced 基因 | 第59-64页 |
·rab28基因 | 第64-71页 |
·讨论 | 第71-76页 |
·玉米耐旱候选基因的结构及定位 | 第71-72页 |
·玉米耐旱候选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72-74页 |
·玉米耐旱候选基因单体型与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74-76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评价及群体结构 | 第76页 |
·耐旱候选基因的序列多态性与耐旱表型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9页 |
1. 196 份玉米自交系 | 第78-82页 |
2. 20 种氨基酸缩写 | 第82-83页 |
3. dbf1 基因参考序列 | 第83-84页 |
4. nced 基因参考序列 | 第84-86页 |
5. rab28 基因参考序列 | 第86-88页 |
6. 耐旱试验图片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