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作伪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作伪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 | 第14-21页 |
·作伪的控制方法研究 | 第21-25页 |
·面试作伪行为研究 | 第25页 |
·总结与评述 | 第25-26页 |
3 研究构思和总体设计 | 第26-30页 |
·研究构思图 | 第26页 |
·研究内容及假设 | 第26-28页 |
·主要变量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 | 第28-29页 |
·研究对象及样本选择 | 第29页 |
·研究流程、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4.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探索性研究:质化研究取向 | 第30-34页 |
·样本选择 | 第30-31页 |
·信息收集 | 第31页 |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31页 |
·研究结果 | 第31-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4页 |
5 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的结构维度研究 | 第34-52页 |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研究流程 | 第34-37页 |
·问卷项目的整理及初始问卷的形成 | 第37页 |
·预试 | 第37-39页 |
·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内容结构探索性研究 | 第39-43页 |
·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结构模型验证研究 | 第43-48页 |
·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0-52页 |
6 求职者马基雅维利主义对其面试作伪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52-66页 |
·研究目的 | 第52页 |
·研究假设 | 第52-53页 |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各变量测量工具的质量分析 | 第54-55页 |
·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55-56页 |
·求职者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对其面试作伪行为及各维度影响 | 第56-57页 |
·求职自我监控水平对其面试作伪行为的影响 | 第57页 |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水平与面试作伪行为间中介作用分析 | 第57-59页 |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水平与适合度提升间中介作用分析 | 第59-61页 |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水平与良好形象创造间中介作用分析 | 第61-62页 |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水平与工作经历篡改间中介作用分析 | 第62-63页 |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水平与面试官讨好间中介作用分析 | 第63-6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4-66页 |
7 求职者面试作伪行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第66-74页 |
·研究目的 | 第66页 |
·研究方法 | 第66-67页 |
·研究结果 | 第67-72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72-74页 |
8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74-76页 |
·研究结论 | 第74页 |
·研究局限及不足 | 第74-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