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2页 |
·砷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12页 |
·国内外对含砷废水处理的方法 | 第12-20页 |
·化学法 | 第12-15页 |
·物化法 | 第15-19页 |
·生物法 | 第19-20页 |
·课题的背景及实验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20-21页 |
·实验研究的目的 | 第21页 |
·实验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吸附理论 | 第22-27页 |
·吸附的机理 | 第22-24页 |
·吸附的平衡与容量 | 第24页 |
·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吸附剂的性质 | 第24-25页 |
·吸附质的性质 | 第25页 |
·吸附过程的条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内容 | 第27-33页 |
·实验的材料 | 第27-29页 |
·实验的吸附剂 | 第27-28页 |
·实验的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的设备仪器 | 第29页 |
·实验的方法 | 第29-31页 |
·配制含砷废水 | 第29-30页 |
·比较与筛选Fe改性后的吸附剂SBA-15的实验 | 第30页 |
·吸附剂500℃-SBA-15-8%Fe对As(Ⅴ)的吸附实验 | 第30-31页 |
·溶液中砷的测定步骤 | 第31页 |
·实验的内容 | 第31-33页 |
·比较与筛选Fe改性后的吸附剂SBA-15 | 第31-32页 |
·吸附剂500℃-SBA-15-8%Fe对As(Ⅴ)的吸附研究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比较与筛选Fe改性后的吸附剂SBA-15 | 第33-43页 |
·介孔材料SBA-15简介 | 第33页 |
·SBA-15-8%Fe与其它吸附剂吸附As(Ⅴ)对比 | 第33-34页 |
·吸附剂(T-SBA-15-X)的比较筛选实验 | 第34-41页 |
·不同负载量的SBA-15-Fe对砷溶液的吸附实验 | 第35-39页 |
·不同煅烧温度的SBA-15-Fe对砷溶液的吸附实验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吸附剂的表征与分析 | 第43-49页 |
·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 | 第43-4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的分析 | 第44-47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 | 第44-46页 |
·能谱的分析 | 第46-47页 |
·N_2吸附-脱附的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吸附剂500℃-SBA-15-8%Fe对As(Ⅴ)的吸附研究 | 第49-5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8页 |
·初始pH值对砷吸附率影响的实验 | 第49-50页 |
·砷溶液的初始浓度对砷吸附效率影响的实验 | 第50-51页 |
·吸附剂用量对砷吸附效率影响的实验 | 第51-52页 |
·吸附温度对砷吸附效率影响的实验 | 第52-53页 |
·共存离子对砷吸附效率影响的实验 | 第53-55页 |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比较与筛选Fe改性后的吸附剂SBA-15的实验结论 | 第59页 |
·表征的分析结论 | 第59-60页 |
·吸附剂500℃-SBA-15-8%Fe对As(Ⅴ)的吸附实验的结论 | 第60页 |
·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70-71页 |
附录B: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