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加密与解密论文

自适应三维模型盲水印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主要研究工作及意义第9-10页
     ·主要研究工作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论文结构第10-1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第12-26页
   ·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2-15页
     ·数字水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第12-13页
     ·数字水印技术的特性第13页
     ·数字水印技术的分类第13-14页
     ·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第14-15页
   ·三维模型盲水印技术第15-20页
     ·基于模型几何信息的水印嵌入第16-19页
     ·基于模型拓扑结构的水印嵌入第19页
     ·其它三维模型盲水印技术第19-20页
   ·自适应三维模型盲水印技术第20-22页
     ·研究现状第21页
     ·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三维模型盲水印技术的评价标准第22-26页
     ·鲁棒性第22-24页
     ·不可感知性第24-25页
     ·其它评价标准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视觉掩盖效应的自适应三维模型盲水印算法第26-39页
   ·引言第26-27页
   ·视觉掩盖效应第27-28页
     ·视觉掩盖效应原理第27页
     ·视觉掩盖效应与自适应水印算法第27-28页
   ·三维模型粗糙度第28-29页
     ·粗糙度的定义第28-29页
     ·粗糙度的度量方法第29页
   ·算法的基本原理第29-32页
     ·预处理第29-30页
     ·水印嵌入第30-32页
     ·水印检测第32页
   ·粗糙度的计算与水印嵌入参数W_j的确定第32-39页
     ·基于顶点相邻面夹角均值的粗糙度计算方法第33-35页
     ·基于三角形面积的粗糙度计算方法第35-38页
     ·水印嵌入参数W_j的确定第38-39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9-49页
   ·鲁棒性分析第39-45页
     ·相似变换攻击第41页
     ·简化攻击第41-43页
     ·平滑攻击第43-44页
     ·其它攻击第44-45页
   ·不可感知性分析第45-48页
   ·结论第48-4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1页
   ·论文总结第49页
     ·主要工作第49页
     ·创新点第49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机分析挖掘(OLAM)技术构架下扩展的旋转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Wiki的社会性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