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印花布平民化特质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蓝印花布长盛不衰的原因——平民化 | 第10-12页 |
(一)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第10页 |
(二) 产地较多,分布广泛 | 第10页 |
(三) 简便易行,大巧若拙 | 第10-11页 |
(四) 农家喜爱,扎根民间 | 第11-12页 |
二、蓝印花布平民化的特质 | 第12-26页 |
(一) 蓝印花布选材的平民化 | 第12-13页 |
1 民间土布,手工编织 | 第12页 |
2 种蓝制靛,传统印染 | 第12-13页 |
3 工具不拘,因陋就简 | 第13页 |
4 作坊较多,体系全面 | 第13页 |
(二) 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平民化 | 第13-15页 |
1 蓝印花布的工艺原理——与时俱进 | 第13-14页 |
2 蓝印花布的工艺特色——缺憾美 | 第14页 |
3 四种民间印染工艺 | 第14-15页 |
(三) 蓝印花布图案特征的平民化 | 第15-24页 |
1 样式多变的造型方法 | 第16-20页 |
2 充盈饱满的视觉效果 | 第20-22页 |
3 独具特色的平民审美意识 | 第22-24页 |
(四) 蓝印花布情感表现的平民化 | 第24-26页 |
1 繁衍生存 | 第24-25页 |
2 求子求爱 | 第25页 |
3 祈福纳祥 | 第25-26页 |
三、蓝印花布平民化的影响 | 第26-32页 |
(一) 蓝印花布的民俗应用 | 第26-30页 |
1 通用花布 | 第26-27页 |
2 专用花布 | 第27-30页 |
(二) 蓝印花布对其它民族传统工艺的影响 | 第30-32页 |
1 刺绣的手法 | 第30页 |
2 瓷器中的“开光” | 第30页 |
3 刻纸中的“镂刻” | 第30-32页 |
四、蓝印花布平民化的延续 | 第32-36页 |
(一) 蓝印花布从古至今平民化特质的演变 | 第32页 |
(二) 蓝印花布的“平民贵族化”的趋势 | 第32-33页 |
(三) 蓝印花布与韩日传统服饰艺术的比较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图片来源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