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主要缩写对照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5-26页 |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认知无线电的产生 | 第15-16页 |
·认知无线电的定义 | 第16-19页 |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安排 | 第22-26页 |
第二章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 第26-41页 |
·概述 | 第26-28页 |
·频谱分配技术 | 第28-35页 |
·频谱分配技术分类 | 第28-29页 |
·频谱分配的原则 | 第29-30页 |
·频谱分配的模型 | 第30-35页 |
·功率控制技术 | 第35-38页 |
·功率控制算法的要求 | 第35-36页 |
·功率控制算法性能衡量方法 | 第36页 |
·功率控制算法分类 | 第36-37页 |
·已有研究和主要技术 | 第37-38页 |
·频谱接入技术 | 第38-40页 |
·与授权用户协调的接入控制 | 第38页 |
·透明接入控制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基于图论模型的子载波分配算法 | 第41-59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认知无线电NC-OFDM 系统 | 第42-46页 |
·频谱整合系统 | 第42-44页 |
·认知无线电NC-OFDM 系统模型 | 第44-46页 |
·现有算法及对现有图论着色模型的改进 | 第46-51页 |
·现有基于图论着色模型的信道分配算法 | 第46-49页 |
·对现有图论着色模型的改进 | 第49-51页 |
·基于图论着色模型的子载波分配算法 | 第51-56页 |
·随机算法 | 第52页 |
·贪婪算法 | 第52-53页 |
·最小容量最大化算法 | 第53-56页 |
·仿真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干扰温度模型下基于注水原理的功率分配算法 | 第59-71页 |
·引言 | 第59页 |
·注水原理 | 第59-60页 |
·系统模型 | 第60-62页 |
·功率分配算法 | 第62-68页 |
·最优化问题描述 | 第62页 |
·算法描述 | 第62-65页 |
·最优性分析 | 第65-68页 |
·仿真结果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非实时业务条件下的动态资源分配算法 | 第71-92页 |
·引言 | 第71页 |
·POMDP 理论模型及应用 | 第71-74页 |
·POMDP 理论描述 | 第71-73页 |
·POMDP 模型应用 | 第73-74页 |
·填充式共享下的动态子载波分配 | 第74-84页 |
·模型 | 第74-76页 |
·DSA 算法 | 第76-80页 |
·对比算法 | 第80-82页 |
·仿真结果 | 第82-84页 |
·下垫式共享下的动态子载波和功率联合分配 | 第84-90页 |
·现有研究 | 第84-85页 |
·系统模型 | 第85-86页 |
·DPA 算法与DJPSA 算法 | 第86-90页 |
·仿真结果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实时业务条件下基于中断概率限制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92-118页 |
·引言 | 第92页 |
·单信道接入模型 | 第92-95页 |
·无缓冲机制的认知无线电接入系统模型 | 第95-101页 |
·系统和业务流描述 | 第95页 |
·马尔科夫模型 | 第95-100页 |
·系统分析 | 第100-101页 |
·有缓冲机制的认知无线电接入系统模型 | 第101-108页 |
·系统和业务流描述 | 第101页 |
·马尔科夫模型 | 第101-107页 |
·系统分析 | 第107-108页 |
·最优化问题描述和求解 | 第108-110页 |
·最优化问题 | 第108-109页 |
·求解方法 | 第109-110页 |
·仿真结果 | 第110-116页 |
·无缓冲机制系统性能 | 第110-113页 |
·缓冲机制带来的增益 | 第113-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1.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18-119页 |
2. 下一步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附件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