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2页 |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 | 第14-16页 |
·晶体学方法(X射线晶体衍射和电子晶体学) | 第15页 |
·多维核磁共振方法 | 第15页 |
·电子显微学三维重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电子显微学 | 第16-25页 |
·冷冻电子显微术 | 第18-19页 |
·单颗粒技术 | 第19-22页 |
·冷冻断层成像技术 | 第22-25页 |
第三节 病毒的结构 | 第25-34页 |
·二十面体病毒衣壳蛋白的结构 | 第26页 |
·麝香石竹斑驳病毒 | 第26-30页 |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 | 第30-31页 |
·高粱花叶病毒 | 第31-34页 |
第四节 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34-3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34-35页 |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35-36页 |
·麝香石竹斑驳病毒的衣壳结构 | 第35页 |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衣壳结构 | 第35-36页 |
·马铃薯Y病毒科柱状内含体的结构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第二章 麝香石竹斑驳病毒的分离提纯及细胞病理学研究 | 第42-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7页 |
·毒源与寄主 | 第42-43页 |
·试剂 | 第43页 |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病毒接种 | 第43页 |
·病毒初步提纯 | 第43-44页 |
·初提纯病毒电镜负染色检查 | 第44页 |
·血清学鉴定(I-ELISA) | 第44页 |
·免疫电镜观察 | 第44页 |
·病毒蛋白SDS-PAGE电泳 | 第44页 |
·部分基因序列的测定 | 第44-45页 |
·病毒的精细提纯 | 第45-46页 |
·精提纯病毒电镜负染色观察 | 第46页 |
·提纯病毒的浓度测定 | 第46页 |
·超薄切片制备和电镜观察 | 第46-47页 |
·超薄切片免疫胶体金标记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56页 |
·病毒症状 | 第47-48页 |
·病毒初步提纯的电镜观察结果 | 第48页 |
·I-ELISA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蛋白电泳检测结果 | 第49页 |
·部分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免疫电镜观察结果 | 第50页 |
·病毒精提纯结果 | 第50-52页 |
·细胞病理学及免疫定位的电镜观察结果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CarMV的检测鉴定 | 第56页 |
·CarMV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 | 第56-57页 |
·适合冷冻电镜的CarMV提纯方法 | 第57-58页 |
·pH值对CarMV颗粒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三章 麝香石竹斑驳病毒冷冻电镜三维结构研究 | 第61-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9页 |
·病毒材料 | 第6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2页 |
·计算机及分析软件 | 第62页 |
·病毒粒子电镜观察 | 第62页 |
·病毒样品浓度调整 | 第62-63页 |
·样品的快速冷冻 | 第63页 |
·样品冷冻转移 | 第63页 |
·冷冻电镜的图象采集 | 第63-64页 |
·图象的数据处理和三维重构 | 第64-68页 |
·重构结果的三维显示及分析 | 第68-69页 |
·晶体学数据的获得与比较 | 第69页 |
·PROSITE软件结构域的预测 | 第69页 |
·结果 | 第69-77页 |
·病毒悬液浓度调整 | 第69页 |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的结果 | 第69-72页 |
·晶体学结构比较结果 | 第72-76页 |
·结构域预测的结果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82页 |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 | 第77-78页 |
·CarMV粒子的确认 | 第78页 |
·晶体学结构比较的分析 | 第78-80页 |
·冷冻电镜结构与晶体学结构的差异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四章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冷冻电镜三维结构研究 | 第85-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90页 |
·病毒材料 | 第8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6页 |
·计算机及分析软件 | 第86页 |
·病毒提纯 | 第86-87页 |
·提纯病毒的浓度测定 | 第87页 |
·病毒样品浓度调整 | 第87页 |
·病毒电镜观察 | 第87页 |
·冷冻样品的制备 | 第87页 |
·样品样品转移 | 第87页 |
·冷冻电镜的图象采集 | 第87-88页 |
·图象的数据处 | 第88-90页 |
·重构结果的三维显示及分析 | 第90页 |
·肽链折叠的预测 | 第90页 |
·结果 | 第90-94页 |
·病毒悬液浓度调整 | 第90页 |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的结果 | 第90-93页 |
·肽链折叠的预测结果 | 第93-94页 |
·讨论 | 第9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五章 Potyvirus柱状内含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 第99-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4页 |
·毒源与寄主 | 第101页 |
·试剂 | 第101页 |
·仪器设备及软件 | 第101页 |
·病毒接种 | 第101页 |
·超薄切片样品制备和电镜观察 | 第101-102页 |
·病叶组织汁液负染色电镜观察 | 第102页 |
·胞间连丝直径的测量 | 第102页 |
·电镜ET三维重构 | 第102-104页 |
·结果 | 第104-111页 |
·受SrMV侵染的细胞病变特征和柱状内含体结构 | 第104-105页 |
·柱状内含体与细胞壁、胞间连丝的连接 | 第105页 |
·维管束组织中病毒粒子及柱状内含体的分布 | 第105-110页 |
·健康玉米叶细胞超微结构 | 第110页 |
·电镜ET三维重构结果 | 第110-11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附录A 本论文中所用术语缩写与中英文对照 | 第118-119页 |
附件B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 第119-122页 |
在读博士期间的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