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局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引言 | 第15-22页 |
·典型事故介绍 | 第15-16页 |
·我国应急处理体系的发展过程 | 第16页 |
·电力应急处理平台的现状 | 第16-17页 |
·温州电力局应急系统现状 | 第17-18页 |
·系统建设目标 | 第18-22页 |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18页 |
·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内容 | 第18-19页 |
·系统结构模型图 | 第19页 |
·系统业务模型图 | 第19页 |
·系统逻辑模型图 | 第19-22页 |
2 电力应急处理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 第22-34页 |
·电力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 | 第22-25页 |
·领导机构 | 第23页 |
·工作机构 | 第23-24页 |
·专家组 | 第24页 |
·专项应急指挥中心及办公室 | 第24页 |
·相关委办局 | 第24页 |
·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 | 第24-25页 |
·电力突发事件业务体系分析 | 第25-28页 |
·电力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25页 |
·事件等级 | 第25页 |
·应急业务流程及职能 | 第25-28页 |
·电力突发事件业务分析 | 第28-34页 |
3 电力应急处理平台总体设计 | 第34-38页 |
·系统结构模型设计 | 第35页 |
·系统业务模型设计 | 第35页 |
·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 第35-36页 |
·固定指挥系统设计 | 第36-37页 |
·移动指挥系统设计 | 第37-38页 |
4 电力应急处理平台技术框架设计 | 第38-50页 |
·内网门户 | 第38-39页 |
·内网门户集成 | 第38页 |
·内网门户的构成 | 第38-39页 |
·个性化设计思想 | 第39页 |
·通信调度指挥系统设计 | 第39-40页 |
·有线通信调度系统 | 第39-40页 |
·无线指挥通信系统 | 第40页 |
·局通信系统建设 | 第40页 |
·图像监控系统设计 | 第40-41页 |
·视频会议系统 | 第40-41页 |
·图像监控子系统 | 第41页 |
·视频显示系统 | 第41页 |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综合保障系统设计 | 第42页 |
·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 第42-45页 |
·基于统一安全平台体系结构 | 第42页 |
·基于B/S的多层体系构建 | 第42页 |
·支持XML技术 | 第42页 |
·支持面向应用开发的安全中间件 | 第42-43页 |
·支持组件技术 | 第43页 |
·支持面向对象设计 | 第43页 |
·支持数据库服务 | 第43页 |
·采用GIS技术设计 | 第43页 |
·通信技术 | 第43页 |
·网络技术 | 第43页 |
·PSMS基础数据的共享 | 第43-45页 |
·GIS系统设计 | 第45-47页 |
·GIS基本功能 | 第46页 |
·通过图层管理 | 第46页 |
·数据标绘 | 第46页 |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WebGIS应用 | 第46-47页 |
·Google Earth应用 | 第47页 |
·安全体系 | 第47-50页 |
·物理安全 | 第47-48页 |
·安全隔离 | 第48页 |
·检测与监控 | 第48页 |
·病毒防范 | 第48页 |
·密码支持 | 第48页 |
·标识与鉴别 | 第48-49页 |
·安全管理 | 第49-50页 |
5 电力应急指挥平台应用设计 | 第50-81页 |
·系统应用总体设计 | 第50-52页 |
·系统应用的功能目标 | 第50-52页 |
·战时和平时的业务流程 | 第52页 |
·视频监控 | 第52-56页 |
·业务需求描述 | 第52-53页 |
·体系架构 | 第53页 |
·视频监控的特点 | 第53页 |
·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 第53-55页 |
·设计依据 | 第55页 |
·监控视频交换平台设计 | 第55-56页 |
·信息上报 | 第56-58页 |
·信息来源 | 第56页 |
·信息类型 | 第56-57页 |
·信息上报方式 | 第57-58页 |
·监测预警 | 第58-61页 |
·监测内容 | 第58-59页 |
·监测方法 | 第59页 |
·预警指标与等级 | 第59页 |
·预警信息发布 | 第59-60页 |
·预警跟踪 | 第60-61页 |
·预案启动 | 第61-62页 |
·预案启动条件 | 第61页 |
·预案正式启动 | 第61-62页 |
·预案启动跟踪 | 第62页 |
·事态跟踪 | 第62-63页 |
·事态跟踪内容 | 第63页 |
·事态跟踪方式 | 第63页 |
·分析支持、决策会商 | 第63-66页 |
·决策支持架构 | 第64-65页 |
·分析决策方法 | 第65-66页 |
·决策下达 | 第66-73页 |
·应急文件的下发过程按照局公文管理流程 | 第67-72页 |
·通知通报 | 第72-73页 |
·灾害评估 | 第73-74页 |
·直接损失评估 | 第73页 |
·间接损失评估 | 第73页 |
·次生灾害评估 | 第73页 |
·应急能力评估 | 第73-74页 |
·预案管理 | 第74-76页 |
·预案管理的流程 | 第74页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 第74-75页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审核 | 第75页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 | 第75页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 | 第75-76页 |
·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 第76页 |
·事故模拟 | 第76页 |
·组织机构管理 | 第76-78页 |
·用户管理 | 第76-77页 |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 第77-78页 |
·应急专家库 | 第78页 |
·应急资源管理 | 第78-80页 |
·应急资源的分类 | 第78-79页 |
·应急资源的数据更新 | 第79-80页 |
·应急宣传教育 | 第80页 |
·应急导航 | 第80-81页 |
6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系统设计 | 第81-85页 |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系统应用平台设计 | 第81-82页 |
·数据采集的设计 | 第81-82页 |
·现场指挥的设计 | 第82页 |
·GIS平台的设计 | 第82页 |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系统通讯设计 | 第82页 |
·应急处置移动通讯车通信平台设计 | 第82-83页 |
·应急处置移动通讯车与远程指挥中心的通信连接 | 第83-85页 |
·通过卫星接入 | 第83页 |
·通过PLMN接入 | 第83页 |
·通过WBA接入 | 第83-85页 |
7 数据交换规范 | 第85-89页 |
·系统规划 | 第85-86页 |
·业务数据建模 | 第85页 |
·接口实现 | 第85页 |
·协议开放与安全机制 | 第85-86页 |
·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 | 第86-89页 |
·统一的设备表示与测点标识 | 第86页 |
·全局的前端采集设备ID的分配策略 | 第86-87页 |
·不同平台/系统之间的接口规划与实现 | 第87-89页 |
8 结论 | 第89-90页 |
9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10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