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承泣穴针刺安全性的研究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38页 |
一、古代医家对睛明、承泣穴的论述 | 第9-12页 |
(一) 睛明、承泣穴的概述 | 第9页 |
(二) 睛明、承泣穴的定位 | 第9-10页 |
(三) 睛明、承泣穴的功效与主治 | 第10-11页 |
(四) 睛明、承泣穴的刺法 | 第11-12页 |
(五) 睛明、承泣穴的常用配伍 | 第12页 |
二、古代医家对眼与脏腑经络关系的论述 | 第12-19页 |
(一) 眼与脏腑的关系 | 第12-16页 |
(二) 眼与经络的关系 | 第16-19页 |
三、眼的局部解剖及睛明、承泣穴的输穴解剖 | 第19-28页 |
(一) 眼的局部解剖 | 第19-27页 |
(二) 睛明、承泣穴的输穴解剖 | 第27-28页 |
四、睛明、承泣穴的现代研究 | 第28-31页 |
(一) 睛明穴的现代研究 | 第28-30页 |
(二) 承泣穴的现代研究 | 第30-31页 |
五、睛明、承泣穴区特殊治疗方法与眼科手术 | 第31-38页 |
(一) 眼针疗法 | 第31-33页 |
(二) 眼睑手术 | 第33-36页 |
(三) 球后视神经注射 | 第36页 |
(四) 球后麻醉 | 第36-38页 |
实验研究 | 第38-44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一) 研究仪器、设备 | 第3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一) 睛明穴的针刺安全性 | 第40-42页 |
(二) 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性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一、志愿者的血管变异 | 第44页 |
二、志愿者的病理改变 | 第44-45页 |
三、眼部的细微解剖结构 | 第45页 |
四、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第45页 |
五、睛明、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性 | 第45-48页 |
(一) 睛明穴的针刺手法 | 第45-46页 |
(二) 睛明穴的针刺深度和角度 | 第46页 |
(三) 承泣穴的针刺手法 | 第46页 |
(四) 承泣穴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 第46页 |
(五) 针刺危险深度的男女比较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