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指标预测 | 第12-21页 |
| ·动态法计算地质储量的修正 | 第12-15页 |
| ·动态法测算地质储量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全区指标校正分类井动用地质储量 | 第13-15页 |
| ·措施条件下的开发指标预测 | 第15-21页 |
| ·水驱曲线的分解与合成 | 第15-17页 |
| ·求解模型参数 | 第17-18页 |
| ·计算实例及精度检验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油田开发阶段划分标准 | 第21-35页 |
| ·油田开发阶段划分标准 | 第21-30页 |
| ·油田开发第一~三阶段的划分标准 | 第21页 |
| ·油田开发第四阶段的划分标准 | 第21-30页 |
| ·喇萨杏油田各区块及分类井的阶段划分结果 | 第30-35页 |
| 第三章 喇萨杏油田各开发阶段开发指标变化趋势及技术界限 | 第35-49页 |
| ·采油速度变化趋势 | 第35-38页 |
| ·最高采油速度 | 第35-37页 |
| ·最高采油速度与稳产年限的关系 | 第37页 |
| ·喇萨杏油田目前阶段采油速度 | 第37-38页 |
| ·采液速度变化趋势 | 第38-42页 |
| ·喇萨杏油田分类井及开发区块在各开发阶段的采液速度变化 | 第39-41页 |
| ·喇萨杏油田分类井及开发区块目前阶段采液速度 | 第41-42页 |
| ·产量递减率变化趋势及界限 | 第42-44页 |
| ·第三阶段产量递减速度与开发强度的关系 | 第42页 |
| ·喇萨杏油田各开发区块及分类井递减率界限的确定 | 第42-44页 |
| ·第四阶段产量递减减缓,递减率不超过5% | 第44页 |
| ·含水上升率变化趋势及界限 | 第44-49页 |
| ·喇萨杏油田各开发阶段含水上升率变化趋势 | 第44-46页 |
| ·喇萨杏油田分类井含水上升率差别 | 第46页 |
| ·萨杏油田分类井及开发区块含水上升率界限 | 第46-49页 |
| 第四章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策略 | 第49-66页 |
| ·调整措施由增油为主的措施向控水和增油措施相结合转变 | 第49-57页 |
| ·增油措施潜力小,经济效果差 | 第49-51页 |
| ·特高含水期控水措施 | 第51-57页 |
| ·调整方式由井网加密向井网综合利用方向转变 | 第57-58页 |
| ·驱油方式由单一水驱向多元化驱替方式转 | 第58-59页 |
| ·压力系统由高压系统向相对低压系统转变 | 第59-66页 |
| ·相同大压差下的合理压力系统 | 第60-61页 |
| ·油井流压一定条件下的合理压力系统 | 第61-62页 |
| ·注水压力一定下的合理压力系统 | 第62页 |
| ·特高含水期的合理压力系统 | 第62-64页 |
| ·喇嘛甸油田压力系统界限、目前压力系统状况及调整方法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详细摘要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