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7页 |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7-9页 |
| 三、全文结构 | 第9-10页 |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在中国 | 第11-25页 |
| ·中国知识界对欧战的认识与反思 | 第11-18页 |
| ·一战前后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 第18-25页 |
| ·一战后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 | 第18-19页 |
| ·中国知识界对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的报道 | 第19-22页 |
| ·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的趋同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宣传与介绍 | 第25-45页 |
| ·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宣传的概况 | 第26-34页 |
| ·基尔特社会主义 | 第27-30页 |
| ·工团主义 | 第30-32页 |
| ·国家社会主义 | 第32-34页 |
| ·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群体、主要阵地及途径 | 第34-45页 |
| ·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群体 | 第34-41页 |
| ·宣传介绍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报刊 | 第41-43页 |
| ·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社会主义传播引起的中国思想界的斗争与分化 | 第45-56页 |
| ·对于社会主义能否在中国实行的怀疑、反对社会主义的各种声音 | 第46-50页 |
| ·怀疑的声音 | 第46-48页 |
| ·反对的声音 | 第48-50页 |
| ·对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分 | 第50-54页 |
| ·对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三者概念的混同 | 第50-51页 |
| ·非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区分 | 第51-54页 |
| ·中国知识分子宣传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五四前后社会主义宣传与介绍的特点和影响 | 第56-59页 |
| ·特点 | 第56-58页 |
| ·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各社会主义流派 | 第56-57页 |
| ·流派繁多,呈现出争鸣态势 | 第57页 |
|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 第57-58页 |
| ·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 第58-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录 | 第64-65页 |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