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量化评价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采煤沉陷机理研究 | 第11-12页 |
·采煤沉陷的预计方法 | 第12-14页 |
·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34页 |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 | 第17-18页 |
·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 | 第18-29页 |
·构造介质 | 第19-20页 |
·构造形态 | 第20-22页 |
·构造界面 | 第22-25页 |
·构造应力 | 第25-2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29页 |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 | 第29-30页 |
·煤矿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 第30-32页 |
·地下开采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 第30-32页 |
·自然生态条件对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作用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4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4-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第35-37页 |
·定量指标取值与定性指标量化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 第40-55页 |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分级依据 | 第40-44页 |
·建筑物损坏等级 | 第40-42页 |
·耕地损害等级 | 第42-43页 |
·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 第43-44页 |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分级评价标准 | 第44-45页 |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 | 第45-49页 |
·评价指标取值 | 第45-46页 |
·确定权重 | 第46-49页 |
·计算综合指数 | 第49页 |
·评价结论 | 第49页 |
·评价流程及实例 | 第49-54页 |
·评价流程 | 第49-50页 |
·实例研究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量化评价 | 第55-70页 |
·MSPS 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第55-56页 |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模块原理与方法 | 第56-58页 |
·可拓学理论简介 | 第56页 |
·可拓评价步骤 | 第56-58页 |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模块设计 | 第58-65页 |
·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模块结构设计及功能实现 | 第59-65页 |
·应用实例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