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岸景观空间的风景营造手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的动机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意义及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范畴的界定 | 第10页 |
| ·研究区域范畴的界定 | 第10-11页 |
| ·城市河岸空间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1-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状况 | 第13-15页 |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状况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9页 |
| ·景观空间 | 第17-19页 |
| ·景观的认知 | 第17-18页 |
| ·对景观空间的理解 | 第18-19页 |
| ·空间视觉感知 | 第19-21页 |
| ·空间中的视觉感知 | 第19-21页 |
| ·空间的视觉经验分析法 | 第21页 |
| ·河岸空间 | 第21-24页 |
| ·河岸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 ·河岸空间的视觉感知 | 第22-23页 |
| ·眺望河岸空间的类型 | 第23页 |
| ·不同区位的河岸形态 | 第23-24页 |
| ·关于风景 | 第24-29页 |
| ·风景的解释 | 第24页 |
| ·对风景的认知 | 第24-25页 |
| ·风景的视觉认知 | 第25页 |
| ·风景的品质表现 | 第25-27页 |
| ·影响河岸风景品质表现的因素 | 第27-29页 |
| 第3章 河岸风景营造手法研究 | 第29-61页 |
| ·关于营造手法 | 第29页 |
| ·建筑围合的河岸空间 | 第29-31页 |
| ·地形塑造的河岸空间 | 第31-37页 |
| ·河岸地形的形成机制 | 第31-32页 |
| ·自然河岸地形的表现形式 | 第32-34页 |
| ·人工营造的河岸地形 | 第34-37页 |
| ·河岸地形的营造手法 | 第37页 |
| ·植物营造的河岸风景 | 第37-44页 |
| ·自然河岸植被的形成 | 第37-38页 |
| ·河岸植物的表现形式 | 第38页 |
| ·植物实体形态营植的河岸风景 | 第38-40页 |
| ·植物围合出的河岸风景 | 第40-43页 |
| ·河岸植物的营造手法 | 第43-44页 |
| ·护岸为主的河岸空间营造 | 第44-51页 |
| ·护岸的材料 | 第44-45页 |
| ·护岸的形态 | 第45页 |
| ·人工形态护岸的营造 | 第45-49页 |
| ·近自然形态护岸的营造 | 第49-50页 |
| ·其他形式的护岸营造手法 | 第50-51页 |
| ·水体、河岸线的营造与河岸风景营造 | 第51-53页 |
| ·河道蓄水——为景观而形成的水面 | 第51-52页 |
| ·枯水岸线的营造——再现曲线美 | 第52-53页 |
| ·河岸空间的视觉尺度 | 第53-59页 |
| ·河岸空间视觉尺度划分 | 第53-54页 |
| ·小尺度的河岸风景营造——锦川河岸风景 | 第54-57页 |
| ·大尺度的河岸风景营造——藉河河岸风景规划设计 | 第57-58页 |
| ·不同视野条件下的河岸风景营造 | 第58-59页 |
| ·河岸风景的营造原则 | 第59-61页 |
| ·河岸风景营造的自然性 | 第59页 |
| ·河岸风景营造的优美性 | 第59-60页 |
| ·河岸风景的可眺望性 | 第60-61页 |
| 第4章 西安浐河桃花潭景区工程设计实践 | 第61-76页 |
| ·项目背景及概况 | 第61-63页 |
| ·浐河概况及背景 | 第61页 |
| ·项目背景及概况 | 第61-63页 |
| ·浐河米家崖段现状及构成要素分析 | 第63-64页 |
| ·河流地貌特征 | 第63页 |
| ·沿岸用地状况 | 第63页 |
| ·河岸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 第63-64页 |
| ·风景营造手法之——地形塑造 | 第64-66页 |
| ·地形塑造的条件 | 第64-65页 |
| ·地形的布局形态 | 第65-66页 |
| ·地形塑造的自然性体现 | 第66页 |
| ·地形空间的丰富性体现 | 第66页 |
| ·风景营造手法之——河岸植物造景 | 第66-69页 |
| ·河岸植物的营造原则 | 第66-67页 |
| ·山体植被营造 | 第67页 |
| ·近岸水生植物营造的条件 | 第67-68页 |
| ·种植池的营造手法 | 第68-69页 |
| ·风景营造手法之——护岸设计 | 第69-70页 |
| ·护岸设计的原则 | 第69-70页 |
| ·护岸的形态 | 第70页 |
| ·缓坡护岸的设计手法 | 第70页 |
| ·河岸空间中的景点设计 | 第70-72页 |
| ·景点的布局 | 第70-71页 |
| ·景点空间布局的形散神聚 | 第71页 |
| ·河岸景点的设计手法 | 第71-72页 |
| ·浐河米家崖河岸风景的表现 | 第72-76页 |
| ·河岸风景眺望点的选择 | 第72-73页 |
| ·河岸风景的空间韵味 | 第73-74页 |
| ·河岸风景营造原则的体现 | 第74-76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6-78页 |
| ·城市河岸空间的风景营造手法 | 第76页 |
| ·对我国城市河岸景观建设的理念 | 第76-77页 |
| ·相关问题的思考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