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本质与一种两段液化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 第17-62页 |
·世界与我国煤液化基础研究水平的比较 | 第17-18页 |
·煤直接液化研究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 第18-19页 |
·不同直接液化工艺的区别与联系 | 第19-23页 |
·煤直接液化工艺与煤分子微观结构的关系 | 第23-24页 |
·煤直接液化过程动力学阶段的划分 | 第24-28页 |
·煤的高温快速液化 | 第28-29页 |
·煤高温快速液化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 第29-31页 |
·影响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内部与外部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煤自身宏观结构的影响 | 第32-36页 |
·煤自身物理结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煤自身化学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液化条件下煤中共价键断裂难度降低原因的分析 | 第39-45页 |
·液化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 第45-48页 |
·使用的溶剂、气氛和添加催化剂的影响 | 第48-52页 |
·其它工艺条件的影响 | 第52-5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要点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62-72页 |
·实验装置 | 第62页 |
·操作步骤 | 第62-69页 |
·高压加氢系统的升温 | 第62-64页 |
·反应物的称量 | 第64-65页 |
·反应釜的安装和密封 | 第65页 |
·高压加氢实验 | 第65-66页 |
·放气和反应釜的拆卸 | 第66页 |
·反应釜的清洗 | 第66-67页 |
·产物的萃取 | 第67-68页 |
·溶剂的回收 | 第68-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计算公式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三章 煤高温快速液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72-98页 |
·煤阶的影响 | 第74-78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74-7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页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78-81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79-8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页 |
·矿物质的影响 | 第81-86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82-8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页 |
·小分子相的影响 | 第86-88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8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页 |
·氢气和溶剂的影响 | 第88-93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89-9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传质因素的影响 | 第93-94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93-9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94页 |
·结论 | 第94页 |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机理的分析 | 第94-96页 |
·本章结论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四章 煤高温快速液化本质的研究 | 第98-121页 |
·煤的理想液化 | 第98-99页 |
·适用于高转化率煤样的实验装置的改造 | 第99-100页 |
·溶剂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0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0-101页 |
·结论 | 第101页 |
·气氛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 第101-105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01-10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压力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05-10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6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溶煤比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07-10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8页 |
·结论 | 第108页 |
·关于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液化本质的探讨 | 第108-115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09-11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11-115页 |
·结论 | 第115页 |
·氮气气氛下添加催化剂对煤高温快速液化影响 | 第115-119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15-11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18-119页 |
·结论 | 第119页 |
·本章结论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基于煤化学结构特殊性的两段煤直接液化研究 | 第121-145页 |
·适用于两段液化的实验装置的改造 | 第122-124页 |
·第一段热液化的预分析 | 第124-125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24-12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25页 |
·结论 | 第125页 |
·两段液化与其它有关液化方法的比较 | 第125-129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2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在第一段液化的时间对两段液化的影响 | 第129-133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3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30-133页 |
·结论 | 第133页 |
·在第二段液化的时间对两段液化的影响 | 第133-137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34-13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35-136页 |
·结论 | 第136-137页 |
·催化剂对两段液化的影响 | 第137-139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37-13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38-139页 |
·结论 | 第139页 |
·混合溶剂对两段液化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4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40-141页 |
·结论 | 第141页 |
·实验室条件下兖州煤最大液化转化率的试验 | 第141-143页 |
·现象与结果 | 第141-14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42-143页 |
·结论 | 第143页 |
·本章结论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5页 |
第六章 总结论及建议 | 第145-149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9-150页 |
附录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