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融合技术构建高产燃料酒精的菌株及其高密度发酵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第10-11页 |
·高密度发酵技术 | 第11-12页 |
·木薯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电融合 | 第16-36页 |
·前言 | 第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菌种 | 第16页 |
·主要器材 | 第16-17页 |
·主要药品 | 第17页 |
·主要溶液 | 第17-18页 |
·培养基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K 氏酵母单倍体制备 | 第18-19页 |
·K 氏酵母原生质体制备 | 第19-20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 | 第20-21页 |
·电融合 | 第21-22页 |
·融合子的性能检测 | 第22-24页 |
·测定方法 | 第24页 |
·实验结果 | 第24-34页 |
·K 氏酵母单倍体制备实验结果 | 第24-25页 |
·K 氏酵母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电融合 | 第29-33页 |
·融合子AK-2 性能测定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木薯原料的预处理 | 第36-43页 |
·前言 | 第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菌种与原料 | 第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主要药品 | 第36-37页 |
·培养基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木薯原料成分分析 | 第37页 |
·木薯干最佳粉碎度的确定 | 第37页 |
·发酵料液比的确定 | 第37-38页 |
·蒸煮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液化酶添加量的确定 | 第38页 |
·测定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木薯原料成分分析 | 第39页 |
·木薯干最佳粉碎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发酵料液比的确定 | 第40-41页 |
·蒸煮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 第41页 |
·液化酶添加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初探 | 第43-61页 |
·前言 | 第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5页 |
·菌种与原料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主要药品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无机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页 |
·添加氮源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 第45页 |
·转速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页 |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页 |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46页 |
·初始pH 值对发酵的影响 | 第46页 |
·通氧对融合子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46页 |
·10L 发酵罐溶氧条件的确定 | 第46页 |
·两种不同工艺发酵酒精的比较 | 第46页 |
·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9页 |
·无机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7-48页 |
·添加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8-50页 |
·转速对发酵的影响 | 第50-51页 |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51-52页 |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52-53页 |
·初始pH 值对发酵的影响 | 第53页 |
·通氧对高融合子高细胞密度发酵的影响 | 第53-55页 |
·10L 发酵罐溶氧条件的确定 | 第55-56页 |
·两种不同工艺发酵酒精的比较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