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有关拓展训练方面的研究 | 第9-11页 |
·拓展训练的起源 | 第9页 |
·拓展训练的特点 | 第9-10页 |
·拓展训练的功能 | 第10页 |
·拓展训练在国内高校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有关拓展训练在培训领域的研究 | 第11页 |
·有关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 第11-13页 |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 第11-12页 |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 第12页 |
·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13页 |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内容设计及实施措施分析 | 第13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4页 |
·系统研究法 | 第14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39页 |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15-17页 |
·必要性分析 | 第15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5-17页 |
·大学生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前提 | 第15页 |
·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是其在高校开展的基础 | 第15-16页 |
·拓展训练迎合了素质教育开展的要求 | 第16页 |
·高校体育资源能满足拓展训练的需求 | 第16页 |
·学生家长的共鸣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提供了动力支持 | 第16-17页 |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科学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体育学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拓展训练的心理学内涵 | 第18页 |
·拓展训练的心理学意义 | 第18-19页 |
·教育学理论基础 | 第19页 |
·教育学是拓展训练教育价值观的依据 | 第19页 |
·拓展训练能够在学习中实现多方面的互动性 | 第19页 |
·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管理学是拓展训练内涵的重要体现 | 第19-20页 |
·管理理论贯穿于拓展训练的全过程 | 第20页 |
·生物学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 第20页 |
·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 | 第20-21页 |
·社会学理论基础 | 第21页 |
·拓展训练与人的社会化 | 第21页 |
·拓展训练与社会角色 | 第21页 |
·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拓展训练与经济发展 | 第21-22页 |
·研究拓展训练的经济学意义 | 第22页 |
·美学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拓展训练的美学内涵 | 第22页 |
·拓展训练的美学意义 | 第22-23页 |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分析 | 第23-35页 |
·高校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 | 第23-24页 |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 | 第24-35页 |
·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 第24页 |
·教学模式的目标 | 第24-25页 |
·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26-28页 |
·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 | 第28-30页 |
·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 第30-34页 |
·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 第34-35页 |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35-39页 |
·加强拓展训练的宣传教育工作 | 第35-36页 |
·设立拓展训练中心,提供宣传平台 | 第35页 |
·开展拓展项目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拓展训练的积极性 | 第35页 |
·将拓展训练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体育教学中 | 第35页 |
·整合资源,加大对拓展训练的投入 | 第35-36页 |
·强化拓展训练的安全教育意识 | 第36页 |
·拓展训练的安全教育方针 | 第36页 |
·高校拓展训练教师的安全操作原则 | 第36页 |
·以拓展训练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 第36-37页 |
·建立良好的拓展训练课程新型师生关系 | 第37-38页 |
·拓展训练课程中的学生 | 第37页 |
·拓展训练课程中的教师 | 第37-38页 |
·建立师生新型的民主合作关系 | 第38页 |
·大力开发与利用拓展训练课程资源 | 第38-39页 |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8页 |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8页 |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财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8-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6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7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