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简介 | 第11-15页 |
·汽车尾气污染 | 第11页 |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 第11-13页 |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发展方向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41页 |
·三效催化剂 | 第15-17页 |
·三效催化剂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三效催化剂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低温氧化催化剂 | 第17-32页 |
·冷起动阶段排放控制技术 | 第17-19页 |
·贵金属低温氧化物催化剂 | 第19-22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低温氧化催化剂 | 第22-25页 |
·活性组分与CeO_2强相互作用 | 第25-27页 |
·溢流效应 | 第27-29页 |
·CeO_2基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2页 |
·针对稀燃NOx消除的NSR技术 | 第32-38页 |
·NOx消除技术 | 第32页 |
·NOx储存还原催化剂 | 第32-38页 |
·论文工作设计 | 第38-40页 |
·冷起动阶段低温氧化催化剂的设计 | 第38-39页 |
·Pt/Ba/Al_2O_3 NSR催化剂的抗硫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论文研究工作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介孔Co_3O_4-CeO_2和Pd/Co_3O_4-CeO_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 第41-67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42-43页 |
·催化活性测试 | 第43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65页 |
·催化剂结构特征 | 第44-50页 |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 | 第50-58页 |
·催化氧化活性 | 第58页 |
·In-situ DRIFTS | 第58-60页 |
·机理阐述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一步合成介孔结构Pd掺杂MOx-CeO_2复合氧化物用于CO和丙烷的完全氧化 | 第67-86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68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68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68-6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催化剂结构特征 | 第69-75页 |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 | 第75-78页 |
·催化氧化性能 | 第78-80页 |
·讨论 | 第80-85页 |
·贵金属的影响 | 第80-81页 |
·Pd和3d过渡金属氧化物对CO氧化的协同效应 | 第81-83页 |
·3d过渡金属氧化物对丙烷氧化的影响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Fe助剂添加对Pt/Ba/Al_2O_3 NSR催化剂储存和抗硫性能的影响 | 第86-107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实验部分 | 第87-89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87页 |
·催化剂预处理-还原,氧化和硫化 | 第87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87-88页 |
·NOx储存性能测试 | 第88-8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9-106页 |
·制备过程中TG/DTA和XRD研究 | 第89-91页 |
·NOx储存行为 | 第91-93页 |
·NOx吸附的DRIFTS研究 | 第93-96页 |
·硫化和脱硫 | 第96-100页 |
·组分间作用及其对NOx储存和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高热稳定介孔Pt/BaCO_3-Al_2O_3 NSR催化剂储存和抗硫性能的研究 | 第107-120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实验部分 | 第108-109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108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108-109页 |
·In-situ DRIFTS | 第10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09-118页 |
·结构表征 | 第109-112页 |
·NOx和SOx吸附的原位DRIFTS研究 | 第112-116页 |
·脱硫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主要结论 | 第120-121页 |
·本工作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2-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