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设计与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导论第8-18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11页
     ·研究目的第8-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创新之处第16-17页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17-18页
第2章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理论框架第18-24页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理论依据第18-21页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单层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第18-19页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内涵第19-21页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内在机制第21-24页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创新要素:投资者和权益融资企业第21-22页
     ·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内在机制——制度创新利润函数第22-24页
第3章 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第24-30页
   ·美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分析第24-26页
     ·美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安排第24-25页
     ·美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要素第25-26页
   ·日本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分析第26-28页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内部层次拓展第26-27页
     ·JASDAQ 和新型证券交易市场第27-28页
   ·成熟资本市场层次拓展制度设计的经验及启示第28-30页
     ·成熟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内生机制第28页
     ·成熟资本市场层次拓展制度设计的启示第28-30页
第4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层次拓展的制度缺陷第30-37页
   ·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成与演进第30-34页
     ·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1978—1992)第30-32页
     ·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8)第32-33页
     ·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1999—2008)第33-34页
   ·中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缺陷第34-37页
     ·主板市场的制度设计缺陷第34-35页
     ·创业板市场的制度设计偏差第35页
     ·场外市场的制度功能缺失第35-37页
第5章 中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第37-52页
   ·中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展的制度设计第37-48页
     ·层次结构合作博弈模型:资本市场分层的理论基石第37-45页
     ·主板市场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设计第45页
     ·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设计第45-46页
     ·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设计第46-48页
   ·中国资本市场核心制度创新策略分析第48-52页
     ·上市制度——注册制与核准制相结合第48页
     ·交易制度——集合竞价交易与做市商交易相结合第48-49页
     ·监管制度——集中监管与分层监管相结合第49-50页
     ·转板制度——建立完善的升降级制度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用评级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天津滨海新区OTC市场运行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