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世界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与业务论文

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论第12-22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第12-17页
  一、研究意义第12-15页
  二、研究背景第15-17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17-20页
  一、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论文的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三节 文章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一、创新点第20-21页
  二、研究的不足第21-22页
第一章 银行体系的不确定性:原则、结构与基本判断第22-42页
 第一节 决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三个基本问题第22-23页
 第二节 序列取款原则与信息不对称原则第23-32页
     ·随机序列取款原则第24-26页
     ·信息不对称原则第26-28页
     ·序列取款原则与信息不对称原则的异同第28-30页
     ·主要的消费结构第30-32页
 第三节 企业家的行为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32-36页
     ·银行体系中的逆向选择第33-36页
     ·银行体系中的道德风险第36页
 第四节 差异性银行体系结构与银行系统稳定性第36-41页
     ·不完全的银行体系结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第37-39页
     ·Allen-Gale的完全银行间体系结构第39-41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二章 市场失灵、经济冲击与银行危机第42-75页
 第一节 市场失灵、监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第42-46页
     ·外生经济冲击与系统性银行危机第42-43页
     ·本章模型的理论基础第43-44页
     ·相关联文献第44-46页
 第二节 经济分析模型基本框架第46-52页
     ·市场部门、禀赋配置和技术第46-47页
     ·市场决策与交易的时间性第47-49页
     ·企业投资风险确定第49-51页
     ·几个方程定义第51-52页
 第三节 私人信息下的均衡分析第52-57页
     ·私人信息均衡第52-56页
     ·私人信息均衡的含义第56-57页
 第四节 外生经济冲击下的企业与银行行为决策第57-66页
     ·存款者对银行无议价能力时的冲击与监管第57-62页
     ·存款者对银行存在议价能力时的冲击与监管第62-64页
     ·加入存款保险制度下的冲击与保险第64-66页
 第五节 存在道德风险情况下的企业与银行行为决策第66-73页
     ·几个补充假设第66-68页
     ·企业的行为决策第68-69页
     ·均衡清算价值第69页
     ·存在清算市场情况下的新均衡第69-73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三章 银行危机中的流动性创造与救助第75-102页
 第一节 关于第二章模型的进一步讨论第75-78页
     ·制度性变量对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效性的争议第75-76页
     ·银行的监管水平内生决定与外生决定第76-78页
     ·银行在面对可能的危机时的自我们救助第78页
 第二节 银行的流动性创造与救助第78-82页
     ·银行行为的特殊性第78-80页
     ·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机制第80-81页
     ·相关联的研究文献第81-82页
 第三节 模型框架第82-86页
     ·代理人、偏好、禀赋结构以及技术第82-84页
     ·信息结构和“商议”第84-86页
 第四节 道德风险的定义第86-88页
     ·对道德风险的定义第86页
     ·关于道德风险的几个约束第86-88页
 第五节 银行的救助策略:债务豁免第88-91页
     ·与债务豁免策略相关的激励约束第88-90页
     ·债务豁免策略的均衡条件第90-91页
 第六节 银行的救助策略:不良资产清算第91-95页
     ·与不良资产清算策略相关的激励约束第91-92页
     ·清算市场均衡第92-93页
     ·不良资产清算策略的均衡条件第93-95页
 第七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基本原则与最优原则第95-101页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基本原则第95-96页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最优救助原则第96-101页
 第八节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流动性短缺与银行危机传染的内生性第102-130页
 第一节 银行间市场存在的必要性第102-104页
     ·银行流动性创造策略与资本的使用效率第102页
     ·银行间的拆借市场是否能够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第102-104页
 第二节 危机传染模型框架和几个假设第104-109页
     ·模型框架第104-106页
     ·几个假设第106页
     ·基本均衡第106-109页
 第三节 银行间市场均衡第109-113页
     ·“Take-it-or-leave-it”的策略第109页
     ·银行存在持有银行间存款的正激励吗?第109-111页
     ·银行间市场均衡第111-113页
 第四节 银行倒闭与危机传染第113-120页
     ·债权银行的期末流动性状况第113-114页
     ·债务银行救助策略的变更第114-115页
     ·债权银行救助策略的变更第115-116页
     ·银行间市场传染第116-119页
     ·进一步的讨论第119-120页
 第五节 关于本章模型结论的实证第120-122页
 本章附录 A:对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风险的估计第122-130页
  4.A.1 对银行间同业市场拆放数据的估计模型第122-123页
  4.A.2 对我国银行间市场数据的处理及运算结果第123-130页
第五章 流动性救助能避免挤兑风险的发生吗第130-149页
 第一节 债务豁免与不良资产清算对维持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意义第130-132页
     ·流动性救助策略的积极作用第130-131页
     ·流动性救助策略与存款人的差异性消费第131-132页
 第二节 对银行流动性救助模型的改进第132-137页
     ·模型基本框架第132-134页
     ·进一步的定义第134-136页
     ·一些假设条件第136-137页
 第三节 债务豁免和不良资产清算的条件第137-143页
     ·不良资产清算第137-140页
     ·债务豁免第140页
     ·银行中期流动性创造的均衡条件第140-142页
     ·结论第142-143页
 第四节 政府的危机救助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第143-149页
     ·模型基本框架第143-145页
     ·两类银行在中期的流动性状况第145-147页
     ·政府担保的有效性第147-148页
     ·结论第148-149页
第六章 银行流动性救助的政策与建议第149-155页
 第一节 历史上的银行危机与本文模型第149-153页
 第二节 本论文主要结论及意义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个人简介与在学期间学术成果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
下一篇:开放背景下金砖四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