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陕西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序论第11-2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0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7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7-20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1页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农业信息服务相关理论第22-36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5页
     ·信息第22页
     ·信息服务第22-23页
     ·农业信息第23-24页
     ·农业信息服务第24-25页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第25页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要素组成第25-32页
     ·农业信息服务的主体第25-28页
     ·农业信息服务的受体第28-29页
     ·农业信息服务的内容第29页
     ·农业信息服务的载体第29-31页
     ·农业信息服务的策略第31-32页
     ·农业信息服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32页
   ·农业信息服务常见模式第32-36页
     ·“政府+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2-33页
     ·“政府+协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3-34页
     ·“政府+通信企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4页
     ·“政府+专家+企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4页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4-35页
     ·农村科技户、经纪人型信息服务模式第35页
     ·批发市场辐射扩散模式第35-36页
第三章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既有模式及其运行中的问题第36-49页
   ·陕西省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主要模式第36-44页
     ·服务站模式第36-37页
     ·龙头企业带动服务模式第37-38页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服务模式第38页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带动服务模式第38-40页
     ·农技“110”服务模式第40-41页
     ·农业信息网模式第41-42页
     ·移动农信通“12582”和联通电子农务模式第42-43页
     ·杨凌农高会模式第43-44页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第44-45页
     ·专家资源在陕西农业信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第44页
     ·信息服务的主干网络基本形成第44-45页
     ·农业科技信息成为信息服务的中心内容第45页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运行中出现的存在问题第45-49页
     ·信息服务受体缺乏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第45-46页
     ·信息服务主体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薄弱环节第46页
     ·信息服务手段的反馈机制不强第46-47页
     ·信息服务内容针对性和时效性差第47页
     ·信息服务管理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第47页
     ·信息服务人才缺乏第47-49页
第四章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的构建第49-59页
   ·指导思想与构建目标第49-50页
     ·指导思想第49-50页
     ·构建目标第50页
   ·构建原则第50-51页
     ·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第50页
     ·强化服务,注重实效第50页
     ·加强引导,合力推进第50-51页
     ·积极探索,鼓励创新第51页
   ·以大学为中心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第51-59页
     ·主体构架第51-53页
     ·信息结构第53-54页
     ·资源配置第54-55页
     ·技术环境第55-56页
     ·运行方式第56-57页
     ·特点优势第57-59页
第五章 新模式的运行保障措施建议第59-63页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政策资金保障第59-60页
     ·加强政府对新模式探索建设的组织领导第59页
     ·加快制定推进新模式探索建设的扶持政策第59-60页
     ·加大对新模式探索建设的资金投入第60页
   ·重视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第60-61页
     ·重视信息资源的采集和规范第60页
     ·重视农业数据库建设和完善第60-61页
     ·重视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第61页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技普及应用第61-63页
     ·建设一个精于陕西农业信息化研究开发的专业团队第61页
     ·培养一支活跃在农业信息化产业链上的信息服务专门人才第61-62页
     ·培训一批懂得信息、善用信息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带头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动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吴起为例
下一篇:陕西省米脂县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