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镍新配方的开发及其废液的处理与回收再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化学镀镍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意义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化学镀镍工艺理论 | 第12-20页 |
| ·化学镀镍的化学热力学基础 | 第12-13页 |
| ·化学镀镍的动力学基础 | 第13-16页 |
| ·化学镀镍反应机理 | 第16-20页 |
| ·原子氢理论 | 第17-18页 |
| ·电化学理论 | 第18页 |
| ·氢化物传输理论 | 第18-19页 |
| ·羟基-镍离子配位理论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化学镀镍传统工艺流程 | 第20-30页 |
| ·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 | 第20-22页 |
| ·除油 | 第20-21页 |
| ·酸洗 | 第21-22页 |
| ·活化 | 第22页 |
| ·化学镀镍工艺 | 第22-29页 |
| ·化学镀镍溶液的组成 | 第22-27页 |
| ·操作温度 | 第27-28页 |
| ·镀液的pH | 第28页 |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 ·化学镀镍后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化学镀镍工艺新配方的开发 | 第30-53页 |
|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2-33页 |
| ·镀液的配制 | 第32页 |
| ·镀件的预处理 | 第32页 |
| ·化学镀镍 | 第32页 |
| ·镀件的后处理 | 第32-33页 |
| ·镀层沉积速率的测定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 ·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33-41页 |
| ·响应面法简介 | 第41-42页 |
| ·响应面法实验研究 | 第42-46页 |
| ·化学镀镍溶液的稳定性评价 | 第46页 |
| ·化学镀镍层性能的测定 | 第46-49页 |
| ·镀层外观 | 第47页 |
| ·镀层耐蚀性的测定 | 第47页 |
| ·镀层结合强度的测定 | 第47页 |
| ·镀层硬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 ·镀层孔隙率的测定 | 第48页 |
| ·镀层磷含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 ·化学镀镍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 | 第49-53页 |
| ·硫酸镍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次磷酸钠含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 ·亚磷酸钠含量的测定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化学镀镍废液的处理与回收再生 | 第53-75页 |
| ·化学镀镍废液的危害 | 第53-54页 |
| ·化学镀镍废液处理技术 | 第54-55页 |
| ·物理法 | 第54页 |
| ·化学法 | 第54-55页 |
| ·物理化学法 | 第55页 |
| ·生物法 | 第55页 |
| ·化学镀镍废液处理工艺研究 | 第55-61页 |
|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57页 |
| ·操作步骤 | 第57-58页 |
| ·镍含量的测定 | 第58-60页 |
| ·总含磷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 ·镍离子去除率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61-63页 |
| ·镍离子去除率的响应面法实验研究 | 第63-67页 |
| ·总磷去除率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67-70页 |
| ·总磷去除率的响应面法实验研究 | 第70-73页 |
| ·化学镀镍废液综合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75-77页 |
|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附录 | 第81-84页 |
| 附录一 盐雾实验检测报告 | 第81-83页 |
| 附录二 化学镀镍废液再生工艺设备简图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