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炜作品中的俄苏因素
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导论 | 第12-15页 |
上篇 罪感文化 | 第15-53页 |
第一章 自述影响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关于托尔斯泰 | 第16-20页 |
第二节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原罪根源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对不可知命运的困惑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家族罪感及对惩罚的想象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对社会法则的疑虑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惧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灵魂自审 | 第30-43页 |
第一节 边缘感和无归属感 | 第30-33页 |
第二节 自闭的"地下室病人" | 第33-39页 |
第三节 难以摆脱的焦虑感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复仇与弑父 | 第43-53页 |
第一节 爱恨情仇:孽缘与弑父 | 第44-48页 |
第二节 争权夺利:角色冲突与内心焦虑 | 第48-53页 |
下篇 野地文化 | 第53-78页 |
第五章 自述影响 | 第55-58页 |
第一节 关于屠格涅夫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关于其他作家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现实的抗争,情感的慰藉 | 第58-67页 |
第一节 不可捉摸性:出走流浪与回归救赎 | 第58-65页 |
第二节 民间诗意性:故事改编与语言借用 | 第65-67页 |
第七章 心灵的皈依,永恒的追寻 | 第67-78页 |
第一节 野地的永恒性:查密莉雅与丹尼亚尔 | 第69-74页 |
第二节 野地的矛盾性:城市动物与人的关怀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后记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