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实验空气动力学论文--模拟试验及设备论文

局部主动变形翼型和折叠翼变形飞机动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7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变形飞行器研究进展第12-21页
     ·弹性机翼第12-13页
     ·可变形超椭圆弧型机翼第13-15页
     ·折叠翼变形飞机第15-17页
     ·其它变形方案第17-21页
   ·混合网格生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动态网格生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非定常计算方法的进展第24-25页
   ·本文的工作第25-27页
第二章 静/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第27-45页
   ·网格生成方法概述第27页
   ·静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第27-33页
     ·矩形结构背景网格第27-28页
     ·四分树 Cartesian 网格生成法(Quadtree)第28页
     ·阵面推进法第28-30页
     ·三角形网格优化第30页
     ·静态混合网格生成过程第30-31页
     ·二维静态混合网格生成实例第31-33页
   ·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第33-44页
     ·动态混合网格生成策略第33-34页
     ·Delaunay背景网格生成第34-35页
     ·动态混合网格技术的实现第35-39页
     ·动网格生成实例第39-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第45-58页
   ·前言第45页
   ·控制方程第45-46页
   ·湍流模型第46-48页
     ·一方程SA模型第46-47页
     ·二方程κ-ε模型第47-48页
   ·空间离散方法第48-49页
   ·动网格下的几何守恒律第49-50页
   ·时间离散方法第50-52页
   ·边界条件第52-53页
   ·数值计算方法的验证第53-57页
     ·NACA0012 翼型定常粘性绕流第53-54页
     ·NACA0012 翼型俯仰振荡数值模拟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局部主动变形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第58-82页
   ·前言第58-61页
   ·主动变形方式第61-63页
     ·行波壁主动运动方式第61-63页
     ·局部主动振动第63页
   ·局部翼面主动变形对NACA0012 翼型跨声速气动特性的影响第63-73页
     ·局部行波壁模型对NACA0012 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第63-68页
     ·局部主动振动对NACA0012 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第68-73页
   ·跨声速条件下局部主动变形对RAE2822 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第73-81页
     ·超临界翼型静态升力特性第73-74页
     ·右行波壁模型对超临界翼型升力系数的影响第74-76页
     ·左行波壁模型与合成波壁模型对超临界翼型升力系数的影响第76-77页
     ·局部主动振动模型对RAE2822 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第77-81页
     ·四种模型的比较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局部主动变形对30P30N翼型低速气动特性的影响第82-100页
   ·前言第82页
   ·30P30N翼型稳态气动特性第82页
   ·左行波(Left wave)壁模型对多段翼升力系数的影响第82-89页
   ·右行波(Right Wave)壁模型对多段翼升力系数的影响第89-90页
   ·合成波(Double Wave)壁模型左行(Left)对多段翼 升力特性的影响第90-95页
   ·合成波壁模型右行(Right)对多段翼升力系数的影响第95-96页
   ·局部主动振动(oscillation)模型对多段翼升力系数的 影响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折叠翼变形飞机动态气动特性及非定常流动机理初步研究第100-114页
   ·前言第100页
   ·折叠翼变形飞机3D模型及其表面变形规律设计第100-104页
   ·变形飞机静态气动特性第104-106页
   ·变形飞机变形过程的动态气动特性第106-113页
     ·机翼折叠过程(fold)中变形飞机的动态气动特性第106-108页
     ·机翼展开过程(unfold)中变形飞机的动态气动特性第108-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2页
附录 个人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行器俯仰运动及其舵面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第二喉道设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