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6-28页 |
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演变 | 第16-20页 |
二、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演变 | 第20-23页 |
三、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演变 | 第23-25页 |
四、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第25-28页 |
第三节 技术路线图及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28-32页 |
一、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三、文章结构 | 第30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表现及原因 | 第32-48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32-36页 |
一、重建农村金融体系(1978—1993 年) | 第32-33页 |
二、“三驾马车”偏离农村(1994—2002 年) | 第33-34页 |
三、农信社新一轮改革(2003—2005 年) | 第34页 |
四、农村金融改革破冰前行(2006 年至今) | 第34-36页 |
第二节 金融供求失衡的标准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表现 | 第38-41页 |
一、总量失衡 | 第38-40页 |
二、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结构失衡 | 第40页 |
三、信贷额度结构失衡 | 第40-41页 |
四、期限结构失衡 | 第41页 |
第四节 农村金融失衡的理论分析及危害 | 第41-48页 |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41-44页 |
二、农村金融供给短缺的危害透视 | 第44-48页 |
第三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交易成本研究 | 第48-83页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交易成本分析 | 第48-60页 |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48-51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51-56页 |
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历程 | 第56-58页 |
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二节 农业政策性银行交易成本分析 | 第60-74页 |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历程 | 第60-68页 |
二、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问题和交易成本分析 | 第68-74页 |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交易成本分析 | 第74-83页 |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 第74-79页 |
二、农村信用社交易成本分析 | 第79-83页 |
第四章 非正规金融机构交易成本研究 | 第83-98页 |
第一节 农村民间金融交易成本分析 | 第83-90页 |
一、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历程 | 第83-88页 |
二、农村民间金融交易成本分析 | 第88-90页 |
第二节 农村小额信贷交易成本分析 | 第90-96页 |
一、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 第90-95页 |
二、农村小额信贷交易成本分析 | 第95-96页 |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交易成本比较总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 第98-108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98-100页 |
一、美国农村的商业金融 | 第98页 |
二、美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98-99页 |
三、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99页 |
四、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100-103页 |
一、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100-101页 |
二、日本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101-102页 |
三、日本的农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印度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103-105页 |
一、印度的商业银行 | 第104页 |
二、印度的农村政策性金融 | 第104-105页 |
三、印度的合作性金融 | 第105页 |
第四节 国外农业信贷制度经验小结 | 第105-108页 |
一、各国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农业信贷供给体系 | 第106页 |
二、各国农业信贷机构都提供比较宽松优惠的贷款条件 | 第106页 |
三、各国农村信贷机构都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 第106页 |
四、各国农村金融机构大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106-107页 |
五、各国都通过立法来保障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正常运行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 第108-143页 |
第一节 强化农村合作组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 第108-115页 |
一、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 第108-112页 |
二、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邮政储蓄定位农村成本优势巩固提升 | 第115-117页 |
一、明确农村市场定位 | 第115-116页 |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116页 |
三、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 第116页 |
四、因地制宜创新产品 | 第116-117页 |
五、加强县域网点建设 | 第117页 |
第三节 坚持农发行政策性取向政策补贴降低交易成本 | 第117-120页 |
一、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总体方向 | 第117-118页 |
二、坚持政策性取向拓宽业务范围 | 第118-120页 |
第四节 深化农信社改革重建交易成本优势 | 第120-124页 |
一、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 | 第121页 |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 第121-122页 |
三、创新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与服务 | 第122-124页 |
第五节 规范扶持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成本优势 | 第124-127页 |
一、合理推进国家干预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模式 | 第124页 |
二、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培育多元竞争市场 | 第124-125页 |
三、建立退出机制加强基层政府建设 | 第125页 |
四、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加快金融体系建设 | 第125-126页 |
五、大力发展小额贷款 | 第126-127页 |
第六节 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 第127-137页 |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127-132页 |
二、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32-134页 |
三、政府积极引导完善农业保险 | 第134-137页 |
第七节 构建农村征信系统打造信息对称平台 | 第137-143页 |
一、我国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8-139页 |
二、构建农村征信系统搭建信用信息平台 | 第139-143页 |
结束语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后记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