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1-74页 |
综述一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 第11-37页 |
1 历代医家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第11-18页 |
2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3 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论治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22-32页 |
4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综述二 中医对冬病夏治与穴位贴敷的认识 | 第37-60页 |
1 历代医家对冬病夏治的认识 | 第37-39页 |
2 历代医家对穴位贴敷的认识 | 第39-43页 |
3 冬病夏治与穴位贴敷的中医治疗现代研究概况 | 第43-56页 |
4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综述三 慢性支气管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60-74页 |
1 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 | 第60页 |
2 慢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资料 | 第60页 |
3 慢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 第60-62页 |
4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 第62页 |
5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 | 第62-63页 |
6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 第63-65页 |
7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及进展 | 第65-71页 |
8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后评价 | 第71页 |
9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74-104页 |
研究目的 | 第74-75页 |
临床资料 | 第75-78页 |
1 病例来源 | 第75页 |
2 一般情况 | 第75-76页 |
3 均衡性分析 | 第76-78页 |
诊断标准 | 第78-80页 |
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78页 |
2 临床分期 | 第78页 |
3 急性发作期病情程度划分 | 第78页 |
4 中医病证证候分类 | 第78-80页 |
研究方法 | 第80-85页 |
1 病例选择 | 第8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0-85页 |
研究结果 | 第85-97页 |
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 第85-87页 |
2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侯积分之间的差异及总分之间的差异 | 第87页 |
3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候积分之间的差异及总分之间的差异 | 第87页 |
4 两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情况 | 第87-89页 |
5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情况 | 第89页 |
6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情况 | 第89页 |
7 感冒情况 | 第89-91页 |
8 用药情况 | 第91-92页 |
9 治疗途径 | 第92-93页 |
10 观察治疗组患者不同证型的中医症候积分 | 第93-97页 |
讨论 | 第97-104页 |
1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的理论依据 | 第97-98页 |
2 方义分析 | 第98-100页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00-102页 |
4 总结 | 第102-10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 | 第105-106页 |
附表 | 第106-109页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调查表1 | 第106-108页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调查表2(用来判断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型)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