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动态 | 第16-27页 |
·替代燃料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发电技术及其CO_2减排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多联产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27-29页 |
第二章 CCS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方法 | 第29-57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全生命周期传统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全生命周期能量和CO_2排放传统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传统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CCS全生命周期(?)分析和经济性评价方法 | 第33-49页 |
·CCS全生命周期(?)炯分析方法 | 第33-39页 |
·CCS全生命周期的CO_2排放和减排(?)代价 | 第39-41页 |
·CCS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49页 |
·多联产CCS全生命周期评价 | 第49-55页 |
·多联产CCS全生命周期(?)分析和评价 | 第49-52页 |
·多联产CCS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能评价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煤基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热经济性综合评价 | 第57-89页 |
·概述 | 第57页 |
·常规发电技术和燃料生产技术 | 第57-62页 |
·常规发电技术 | 第57-59页 |
·常规替代燃料生产技术 | 第59-62页 |
·多联产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 第62-73页 |
·多联产系统简介 | 第62-63页 |
·多联产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 第63-72页 |
·能源利用系统水资源消耗比较 | 第72-73页 |
·回收CO_2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 第73-82页 |
·回收CO_2的多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73-78页 |
·替代燃料生产系统经济性比较 | 第78-82页 |
·多联产系统学习曲线分析 | 第82-87页 |
·学习曲线分析方法 | 第82-83页 |
·多联产系统学习曲线分析 | 第83-86页 |
·回收CO_2的多联产系统学习曲线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回收CO2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集成研究 | 第89-105页 |
·概述 | 第89页 |
·回收CO_2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集成思路和系统构思 | 第89-96页 |
·传统焦炉煤气和煤基甲醇生产系统 | 第89-91页 |
·回收CO_2的双气头新型多联产系统集成思路 | 第91-96页 |
·回收CO_2的双气头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 | 第96-104页 |
·回收CO_2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 第96-101页 |
·回收CO_2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热力性能规律性分析 | 第101-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基于多联产的替代燃料生命周期分析 | 第105-118页 |
·概述 | 第105页 |
·传统汽车燃料生产生命周期 | 第105-107页 |
·多联产替代燃料生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 第107-114页 |
·多联产替代燃料生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 第107-109页 |
·多联产替代燃料生产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 | 第109-114页 |
·多联产系统集成在替代燃料生命周期性能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4-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8-121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18-12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0-132页 |
博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