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2 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相关定义 | 第17-18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马克思就业理论 | 第18-19页 |
| ·配第-克拉克定律 | 第19-20页 |
| ·钱纳里的均衡增长和结构转变理论 | 第20页 |
| ·推-拉理论 | 第20-22页 |
| 3 基于福建省城乡就业现状的就业路径选择 | 第22-29页 |
| ·福建省城镇劳动力就业特点 | 第22-24页 |
| ·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 | 第22-23页 |
| ·不同所有制的劳动力结构 | 第23-24页 |
| ·福建省农村就业基本特征 | 第24-26页 |
| ·农村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 第24-25页 |
| ·农村劳动力年龄和文化程度构成 | 第25页 |
| ·农村外出劳动力结构 | 第25-26页 |
| ·解决福建城乡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 第26-29页 |
| ·解决就业问题的路径 | 第26-27页 |
| ·第三产业拉动就业是福建省扩大就业必由之路 | 第27-29页 |
| 4 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演变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 ·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 | 第29-31页 |
|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 | 第29-30页 |
|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结构变化 | 第30-31页 |
| ·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存在问题 | 第31-34页 |
|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低 | 第31页 |
| ·传统服务业占主体地位,新兴服务业就业偏低 | 第31-32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 第32-33页 |
|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速度偏慢 | 第33-34页 |
| ·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因素 | 第34-36页 |
| ·城市化水平 | 第34页 |
| ·收入水平 | 第34-35页 |
| ·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 | 第35页 |
| ·人的因素 | 第35-36页 |
| 5 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拉动作用分析 | 第36-49页 |
| ·福建省第三产业整体的就业拉动作用 | 第36-40页 |
|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推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 | 第36-37页 |
|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拉动第三产业就业总数:基于就业弹性 | 第37-39页 |
|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带动全社就业人数:基于SPSS 统计 | 第39-40页 |
| ·福建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拉动作用 | 第40-49页 |
| ·流通部门 | 第41-43页 |
|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 第43-46页 |
|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 第46-48页 |
|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 第48-49页 |
| 6 福建省第三产业拉动就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 ·福建省第三产业拉动就业的发展方向 | 第49-50页 |
| ·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拉动就业 | 第49页 |
|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拉动就业 | 第49页 |
| ·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就业 | 第49-50页 |
| ·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拉动就业 | 第50页 |
| ·福建省第三产业拉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 ·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小城镇建设 | 第50-51页 |
| ·加强第二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 | 第51页 |
| ·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51-5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