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承诺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被害人承诺概述 | 第10-14页 |
(一) 被害人承诺的历史发展 | 第10-12页 |
(二) 被害人承诺的含义 | 第12-14页 |
1. 被害人承诺的外延 | 第12-13页 |
2. 承诺的被害人与权利人 | 第13页 |
3. 被害人承诺的民事领域与刑事领域 | 第13页 |
4. 被害人承诺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 第13-14页 |
5. 被害人承诺的法律含义 | 第14页 |
二、被害人承诺的正当性依据 | 第14-27页 |
(一) 深层次依据 | 第15-18页 |
1. 刑法的不得已性 | 第15-16页 |
2. 刑法的公法性 | 第16-17页 |
3. 宪法依据---公民自由决定权 | 第17-18页 |
(二) 浅层次依据(德日理论) | 第18-25页 |
1. 大陆法系中被害人承诺理论的地位 | 第18-20页 |
2. 承诺本质的认识与评析 | 第20-24页 |
3. 我国刑法中被害人承诺理论研究现状与反思 | 第24-25页 |
(三) 社会需要的要求 | 第25-27页 |
1. 司法资源的有限性 | 第25-26页 |
2. 中国的法律传统 | 第26页 |
3. 世界范围内的非犯罪化潮流 | 第26页 |
4. 恢复性司法的启示 | 第26-27页 |
三、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 | 第27-39页 |
(一) 被害人的角度来看 | 第27-36页 |
1. 被害人承诺的承诺主体条件 | 第27-31页 |
2. 被害人承诺的法益范围 | 第31-35页 |
3. 被害人承诺的承诺时间 | 第35-36页 |
(二) 从行为人的角度而言 | 第36-39页 |
1. 行为人方面的主观条件 | 第36-37页 |
2. 行为人方面的客观条件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