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凝血机制和途径 | 第13-15页 |
| ·改性抗凝血材料的制备 | 第15-24页 |
| ·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 | 第15-19页 |
| ·形成伪内膜的材料表面生物修饰方法 | 第19-21页 |
| ·引入生物活性物质 | 第21-24页 |
| ·改性抗凝血材料的比较 | 第24页 |
| ·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征 | 第24-28页 |
|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 第24-25页 |
| ·原子力显微镜法(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 第25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 第25-2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第26页 |
| ·表面等离子波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 第26-27页 |
| ·石英晶体微天平法(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 | 第27-28页 |
| ·抗凝血生物材料表征方法的评价 | 第28页 |
| ·生物材料抗凝血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羧酸甜菜碱两性离子单体的合成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34页 |
| ·实验 | 第34-35页 |
| ·实验药品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 ·羧酸甜菜碱两性离子单体的合成 | 第35-36页 |
| ·实验原理 | 第35页 |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 ·产物提纯 | 第36页 |
| ·单体制备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产物中叔胺转化率的测定 | 第36页 |
| ·红外谱图分析 | 第36-38页 |
| ·CBAA-1 单体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1页 |
| ·反应时间对叔胺转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物摩尔比对叔胺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温度对叔胺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反应溶剂对叔胺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羧酸甜菜碱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 | 第43-53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实验 | 第44-45页 |
| ·实验药品 | 第44-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 ·羧酸甜菜碱两性离子单体CBAA-1 的聚合 | 第45-47页 |
| ·实验原理 | 第45-46页 |
|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46-47页 |
| ·静态接触角测量 | 第47-48页 |
| ·聚合物亲水性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8-51页 |
| ·单体浓度的优化 | 第48-49页 |
| ·引发剂用量的优化 | 第49-50页 |
| ·反应温度的优化 | 第50页 |
|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羧酸甜菜碱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白蛋白化及其阻抗蛋白质吸附性能表征 | 第53-64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4-55页 |
|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 | 第55-56页 |
| ·清洗芯片 | 第55页 |
| ·自组装硫醇 | 第55-56页 |
| ·静电吸附两性离子聚合物pCBAA-1 | 第56页 |
| ·SPR表征 | 第56-59页 |
| ·装芯片 | 第56页 |
| ·安装流通池并固定 | 第56-57页 |
| ·SPR表征 | 第57-59页 |
|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p(CBAA-1)表面 | 第59-63页 |
|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 | 第60页 |
| ·SPR表征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