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论文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

缩略语表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38页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第12-17页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症溯源第12-14页
  二、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4-17页
   (一) 从五脏阴阳论其病因病机第14-16页
   (二) 从痰瘀内生论其病因病机第16页
   (三) 从冲任失调论其病因病机第16-17页
   (四) 从生理时限论其病因病机第17页
   (五) 从其他因素论其病因病机第17页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第17-25页
  一、辨证分型治疗第17-20页
  二、专方治疗第20-23页
   (一) 经方、古方的应用第20-21页
   (二) 自拟方的治疗报道第21-22页
   (三) 中成药的研制与应用第22-23页
  三、针灸、按摩治疗第23-24页
   (一) 灸法第23页
   (二) 针刺法第23页
   (三) 配合贴敷法第23页
   (四) 按摩等其他疗法第23-24页
  四、综合治疗第24-25页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第25-38页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几个概念第25-26页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第26-27页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27-31页
   (一) 内分泌因素第27-28页
   (二) 血管舒缩因子第28-29页
   (三) 中枢神经的变化第29-30页
   (四) 免疫功能的变化第30页
   (五) 自由基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第30页
   (六) 其他第30-31页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第31-32页
   (一) 月经紊乱第31页
   (二) 全身症状第31-32页
  五、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第32-34页
   (一) 常规检查第32页
   (二) 辅助检查第32-33页
   (三) 鉴别诊断第33-34页
  六、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第34-38页
   (一) 非药物治疗第34-35页
   (二) 药物治疗第35-38页
第二章 理论研究第38-49页
 第一节“阴常不足,阳常有虚”是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特点第38-42页
  一、李东垣“阳不足,阴有余”论第38-39页
  二、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第39页
  三、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第39-40页
  四、“阴常不足,阳常有虚”的观点第40-42页
   (一) “阴常不足”第40-41页
   (二) “阳常有虚”第41-42页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冲任之脉病第42-46页
  一、冲任二脉非属脏腑及正经第42-44页
   (一) 问题的提出——关于“冲任不能独行经”第42-43页
   (二) 冲任二脉的循行第43-44页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在冲任第44-46页
   (一) 冲任二脉的含义第44页
   (二) 冲任二脉的生理功能第44-45页
   (三) 冲任二脉的病理变化第45-46页
 第三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为冲任虚损第46-49页
  一、关于冲任虚损的理论第46-48页
   (一) 历代医家对冲任损伤的认识第46-47页
   (二) 现代中医对冲任损伤的认识第47-48页
  二、冲任虚损为其病机关键第48-49页
第三章 临床研究第49-67页
 第一节 从冲任论治的不同说法第49-50页
  一、“治正经即为治冲任”说第49页
  二、“养血即为治冲任”说第49页
  三、“冲任分虚实,随证治之”说第49-50页
  四、“用专药治冲任”说第50页
 第二节 探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辨治规律第50-57页
  一、冲任二脉的常用药举例第50-51页
   (一) 冲脉常用药第50-51页
   (二) 任脉常用药第51页
  二、《金匮》经方的启示第51-52页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分型第52-57页
   (一) 阴阳失和证第52-53页
   (二) 虚阳上扰清窍证第53页
   (三) 虚阳扰心证第53页
   (四) 脏阴不足证第53-54页
   (五) 冲任虚损,月经失调证第54页
   (六) 冲任虚损,筋脉失养证第54-55页
   (七) 任脉虚损,性欲下降证第55页
   (八) 围绝经期综合征复杂证第55页
   [附] 典型病例举隅第55-57页
 第三节 临床观察第57-67页
  一、病例的筛选第57-59页
   (一) 一般资料第57页
   (二) 诊断标准第57-58页
   (三) 围绝经期症状评分标准第58页
   (四) 纳入标准第58页
   (五) 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第58-59页
  二、研究方法第59-60页
   (一) 治疗方法第59页
   (二) 疗效性指标第59页
   (三) 疗效评价第59-60页
   (四) 统计学处理第60页
  三、研究结果第60-67页
   (一) 各证型 PS 病例分布表第60页
   (二) 治疗的总疗效表第60页
   (三) 治疗前、后 K 评总积分的比较第60-61页
   (四) 治疗前、后各症状 K 评分的比较第61-67页
   (五) 治疗前、后血清 E_2、FSH、 LH 含量对比第67页
   (六) 治疗前、后其安全性的观察第67页
第四章 专题讨论第67-73页
 一、冲任决定女性的生殖时限第67-68页
 二、冲任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分析第68-72页
  (一) 清冲任之热第68-69页
  (二) 补冲任之虚第69-72页
 三、调补冲任、燮理阴阳法,治疗 PS 的临床疗效分析第72页
 四、调补冲任、燮理阴阳法对 PS 患者 E_2、 FSH、 LH 的影响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创新之处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附录第83-84页
个人简历第84-85页
详细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验)研究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头穴丛刺结合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坤宁安对围绝经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