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植株再生及转基因体系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甜菜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 ·甜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甜菜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 第11-12页 |
| ·甜菜基因工程 | 第12-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7页 |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 ·细菌菌株及质粒载体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2-25页 |
| ·PCR引物 | 第25页 |
| ·基本培养基 | 第25-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 ·甜菜无菌苗的获得 | 第27页 |
| ·直接诱导不定芽产生 | 第27-29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 | 第29-32页 |
| ·不定芽的增殖及诱导单芽生根 | 第32页 |
| ·甜菜转基因体系的优化 | 第32-34页 |
| ·再生转基因甜菜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4-37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5页 |
| ·甜菜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7-41页 |
| ·直接再生培养基的筛选 | 第37-38页 |
| ·筛选再生率较高的外植体 | 第38-40页 |
| ·筛选再生率较高的甜菜基因型 | 第40-41页 |
| ·甜菜通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1-44页 |
| ·甜菜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1-43页 |
| ·甜菜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第43页 |
| ·甜菜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 第43-44页 |
| ·农杆菌介导的甜菜转基因体系的优化 | 第44-53页 |
| ·选择剂Km浓度的确定 | 第44-47页 |
| ·农杆菌菌液侵染浓度的确定 | 第47-48页 |
| ·侵染时间的确定 | 第48-49页 |
| ·共培养天数的确定 | 第49-51页 |
| ·乙酰丁香酮(AS)浓度的确定 | 第51-52页 |
| ·农杆菌侵染丛生芽块 | 第52页 |
| ·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 | 第52-53页 |
| ·甜菜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53-55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5-57页 |
| ·外植体的特性对甜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55页 |
| ·外植体的特性对甜菜叶柄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55页 |
| ·受体的种类对甜菜基因转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卡那霉素对甜菜转化体筛选的影响 | 第56页 |
| ·乙酰丁香酮对甜菜转化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