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 ·不可压缩黏性流动数值解法发展概况 | 第14-19页 |
|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问题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奇性方腔黏性流动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 | 第23-41页 |
| ·高阶紧致差分格式 | 第24-29页 |
| ·高精度紧致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 ·伪时间ADI方法 | 第31-34页 |
| ·网格测试与格式检验 | 第34-3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极坐标下圆柱绕流的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 | 第41-61页 |
| ·极坐标系下涡量流函数形式的N-S方程 | 第41-45页 |
| ·高精度数值差分格式 | 第45-53页 |
| ·宽差分格式—WF | 第46-49页 |
| ·紧致差分格式—CF | 第49-53页 |
| ·高精度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 第53-56页 |
| ·WF格式—引入虚拟点 | 第53-56页 |
| ·CF格式—紧致方法 | 第56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任意三角形腔驱动流的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 | 第61-81页 |
| ·求解区域及控制方程的变换 | 第61-64页 |
| ·四阶精度紧致差分格式 | 第64-70页 |
| ·数值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70-7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3-81页 |
| 第五章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问题的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 | 第81-149页 |
| ·纳米流体热输运机理 | 第81-83页 |
| ·影响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因素 | 第81-82页 |
| ·纳米流体导热性能增强的机理 | 第82-83页 |
| ·倾斜方腔内Al_2O_3-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高精度数值方法 | 第83-105页 |
| ·倾斜方腔内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数学模型 | 第84-86页 |
| ·对流扩散方程的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 | 第86-92页 |
| ·完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的构造 | 第92-100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周期性温度边界条件下驱动方腔中Copper-水纳米流体强化传热问题 | 第105-124页 |
| ·周期性温度分布边界条件下方腔中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数学模型 | 第105-108页 |
| ·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的绝对稳定性 | 第108-115页 |
| ·网格测试与精度验证 | 第115-117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7-124页 |
| ·带有两个相互垂直加热板的驱动方腔中Copper-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问题 | 第124-136页 |
| ·控制方程及两类边界条件 | 第124-126页 |
| ·方程的离散及加热板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126-13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31-136页 |
| ·布朗运动对CuO-水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影响 | 第136-149页 |
| ·纳米颗粒布朗运动模型 | 第136-140页 |
| ·完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 | 第140-14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43-14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 ·本文小结 | 第149-150页 |
| ·提出了构造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的一般方法 | 第149页 |
| ·构造了绝对稳定的完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 | 第149页 |
| ·建立了高精度紧致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 第149页 |
| ·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实验 | 第149-150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50-151页 |
| ·建立非均匀网格上的完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 | 第150页 |
| ·两相流换热问题的深入探讨 | 第150页 |
| ·广义紧致差分格式 | 第150-1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161页 |
| 致谢 | 第161-163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