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2 本论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含义 | 第19-21页 |
·国际公约对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 | 第19页 |
·我国对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 | 第19-21页 |
·本论文的基础理论 | 第21-25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理论 | 第21-22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22-23页 |
·社会性别理论 | 第23-24页 |
·女性主义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女性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 第25-27页 |
·女性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 第25-26页 |
·女性就业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 | 第26页 |
·女性就业有利于社会诚信友爱、安定有序 | 第26-27页 |
·女性就业有利于以人为本、增强社会活力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我国女性就业及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现状 | 第28-36页 |
·我国女性就业现状 | 第28-29页 |
·政府推动型的女性就业 | 第28-29页 |
·女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层次提升 | 第29页 |
·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现状 | 第29-35页 |
·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的就业性别歧视 | 第29-30页 |
·就业过程中职业待遇就业性别歧视 | 第30-34页 |
·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性别歧视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 第36-48页 |
·影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经济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 | 第36页 |
·经济体制改革对女性就业造成极大冲击 | 第36-37页 |
·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女性就业的困难 | 第37-38页 |
·现有经济评价体系低估了女性的社会贡献 | 第38页 |
·影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政治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女性在政治领域缺位不利于推动女性政策的制定 | 第38-39页 |
·政策法规中性别意识缺失引发女性就业性别歧视 | 第39页 |
·法律体系不健全无法约束女性就业性别歧视行为 | 第39-41页 |
·影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教育因素分析 | 第41-45页 |
·中国传统男尊女卑性别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41-43页 |
·市场经济下的物质文化不良影响 | 第43页 |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下的双重角色限制女性就业 | 第43-44页 |
·女性整体教育水平低带来就业性别歧视 | 第44-45页 |
·影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社会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社会舆论环境给女性就业压力 | 第45-46页 |
·经济全球化对女性平等就业产生间接冲击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消除女性就业性别歧视,推进社会和谐 | 第48-60页 |
·加强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优势 | 第48-50页 |
·拓宽女性就业渠道 | 第48-49页 |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 第49页 |
·开展社会性别敏感预算分析 | 第49-50页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50-54页 |
·健全政府责任体系,构建性别平等的政府机构 | 第50-52页 |
·提高女性参政比例,优化男女参政结构 | 第52-53页 |
·完善法律政策,消除女性就业性别歧视 | 第53-54页 |
·构建性别和谐文化,保障女性教育平等 | 第54-57页 |
·构建社会性别平等的和谐文化,转变传统性别观念 | 第54-55页 |
·保障女性教育平等,提升女性文化素质 | 第55-57页 |
·营造性别平等的和谐社会氛围 | 第57-59页 |
·将妇女发展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 | 第57页 |
·改善舆论传媒环境促进女性就业 | 第57-58页 |
·发挥非政府女性组织的作用,优化女性就业社会环境 | 第58页 |
·加强对外交流,应对全球化对女性发展的挑战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