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 缩略词表 | 第15-17页 |
| 前言 | 第17-19页 |
| 第一部分 基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循环肝癌细胞磁性分离/鉴定系统的建立 | 第19-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一) 主要化学药品和生物试剂 | 第19-20页 |
| (二) 主要仪器设备和耗材 | 第20页 |
| (三) 细胞株 | 第20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 (一) 细胞培养 | 第20-21页 |
| (二) 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的制备 | 第21-22页 |
| (三) 初步确定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22页 |
| (四) 进一步验证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22-23页 |
| (五) 流式细胞术分析生物素化去唾液胎球蛋白与肝癌细胞、非肝癌细胞的结合情况(特异性分析) | 第23页 |
| (六) 生物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与ASGPR结合抑制试验 | 第23-24页 |
| (七) 单个核细胞分离 | 第24页 |
| (八) 磁性标记肝癌细胞 | 第24-25页 |
| (九) 磁性分选肝癌细胞 | 第25-26页 |
| (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肝癌细胞 | 第26-27页 |
| (十一)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肝癌细胞 | 第27-28页 |
| (十二) 肝癌CTCs鉴定和计数 | 第28页 |
| (十三) 细胞掺入实验评价循环肝癌细胞分离/检测系统的回收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28-29页 |
| (十四) 与EpCAM抗体磁珠回收率比较 | 第29-30页 |
| 结果 | 第30-40页 |
| 一、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的制备 | 第30页 |
| 二、初步确定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为0.4 mg/mL | 第30-31页 |
| 三、进一步验证0.4 mg/mL为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31-32页 |
| 四、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特异性标记肝癌细胞 | 第32-34页 |
| 五、生物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与ASGPR的结合可被过量去唾液胎球蛋白或EDTA抑制 | 第34页 |
| 六、细胞掺入试验分析循环肝癌细胞分离/检测系统的回收率、敏感性、特异性 | 第34-38页 |
| 七、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生物素抗体磁珠与EpCAM抗体磁珠的回收率比较 | 第38-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第二部分 基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循环肝癌细胞磁性分离/鉴定系统用于临床病例检测 | 第42-5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8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一) 主要化学药品和生物试剂 | 第42-43页 |
| (二) 主要仪器设备和耗材 | 第43页 |
| 二、患者选择及标本采集 | 第43-44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44-48页 |
| (一) HCC患者CTCs检测 | 第44-45页 |
| (二) HCC患者外周血中凋亡CTCs的检测 | 第45-47页 |
| (三) HCC患者CTCs中肝癌干细胞的检测 | 第47-48页 |
| (四) 统计学处理 | 第48页 |
| 结果 | 第48-56页 |
| 一、235例HCC患者临床数据 | 第48-49页 |
| 二、健康志愿者和HCC除外的临床病例检测 | 第49-50页 |
| 三、HCC患者CTCs检测 | 第50-54页 |
| 四、HCC患者外周血中凋亡CTCs检测 | 第54-55页 |
| 五、HCC患者外周血中肝癌干细胞表型CTCs检测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全文小结 | 第58-59页 |
| 基金资助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文献综述一 | 第66-74页 |
| 文献综述二 | 第74-82页 |
|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工作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