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重塑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一、犯罪构成理论概述第11-18页
 (一) 犯罪构成概念辨析第11-12页
 (二) 犯罪构成理论的沿革第12-16页
  1. 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的沿革第12-14页
  2. 英美法系犯罪成立理论的沿革第14-15页
  3. 前苏联及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沿革第15-16页
 (三) 犯罪构成理论的功能第16-18页
  1. 犯罪构成的解释功能第16-17页
  2. 犯罪构成的认识功能第17页
  3. 犯罪构成的预见功能第17页
  4. 犯罪构成的评价功能第17页
  5. 犯罪构成的创制功能第17-18页
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8-25页
 (一) 完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模式第18-23页
  1. 增减构成要件第18-20页
  2. 调整构成要件之间的逻辑顺序第20-22页
  3. 在增减客体要件的基础上重新排列构成要件的顺序第22-23页
 (二) 借鉴大陆法系的犯罪成立模式第23-24页
 (三) 新犯罪构成模式第24-25页
  1. 罪体、罪责与罪量的三位一体模式第24页
  2. 事实要件和违法性要件的二要件模式第24页
  3. 犯罪基础要件和犯罪充足要件两个层次构成的模式第24-25页
  4. 罪状论、违法论和罪责论(主观罪过)模式第25页
  5. 事实要件、违法性评价和有责性评价三层次模式第25页
三、对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理论的评述第25-29页
 (一) 对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的评述第26-27页
 (二) 对英美法系犯罪成立理论的评述第27-29页
 (三) 对对前苏联和我国的耦合式犯罪构成理论的评述第29页
四、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重塑第29-45页
 (一) 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第29-36页
  1. 对犯罪客体的反思及其合理定位第30-32页
  2. 对违法性阻却事由的反思及其合理定位第32-33页
  3. 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反思及其合理定位第33-35页
  4. 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整体反思第35-36页
 (二)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重塑第36-45页
  1. 犯罪构成体系重塑的原则第36-38页
  2. 犯罪构成体系重塑的初步设想第38-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以构建我国的事实认识错误论为契点
下一篇:论我国洗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