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面向轨道角动量光通信的低色散微结构光纤的计算机仿真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微结构光纤概述第10-14页
        1.2.1 微结构光纤的分类第10-11页
        1.2.2 微结构光纤的发展历程第11-14页
    1.3 微结构光纤的特性第14-19页
        1.3.1 无截止单模传输特性第14-15页
        1.3.2 可控的色散特性第15-17页
        1.3.3 损耗特性第17-18页
        1.3.4 非线性特性第18-19页
        1.3.5 双折射特性第19页
    1.4 轨道角动量光束概述第19-22页
    1.5 光纤中轨道角动量光束第22-25页
        1.5.1 光纤轨道角动量简介第22-23页
        1.5.2 光纤轨道角动量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23-25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基于OAM模式的微结构光纤数值分析及设计方法第26-34页
    2.1 数值分析方法概述第26-32页
        2.1.1 有效折射率模型第26页
        2.1.2 平面波展开法第26-27页
        2.1.3 局域函数法第27页
        2.1.4 超晶格法第27-28页
        2.1.5 有限差分法第28-29页
        2.1.6 有限单元法第29-31页
        2.1.7 光束传输法第31-32页
    2.2 基于OAM模式的传输光纤设计原理第32-33页
        2.2.1 OAM光纤设计原理第32页
        2.2.2 OAM光纤设计方法第32-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掺杂高折射率环微结构光纤设计与特性分析第34-45页
    3.1 掺杂高折射率环微结构光纤的理论模型第34-35页
    3.2 光纤特性分析第35-39页
        3.2.1 可支持传输OAM模式分析第35-37页
        3.2.2 模式色散特性第37页
        3.2.3 限制损耗特性第37-38页
        3.2.4 模场面积及非线性系数第38-39页
    3.3 光纤结构与特性优化过程分析第39-43页
        3.3.1 包层空气孔对光纤色散的影响第39-41页
        3.3.2 纤芯结构对光纤色散的影响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纯二氧化硅微结构光纤的设计与特性研究第45-56页
    4.1 纯二氧化硅微结构光纤的理论模型第45-46页
    4.2 光纤特性分析第46-51页
        4.2.1 折射率特性第46-48页
        4.2.2 模式色散特性第48-49页
        4.2.3 模式损耗特性第49-50页
        4.2.4 模场面积及非线性系数第50-51页
        4.2.5 光纤实际拉制讨论第51页
    4.3 光纤结构与特性优化过程分析第51-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5.1 总结第56-57页
    5.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水下传感网络异步量测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面向数据收集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