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界面设计在增强现实中的研究及应用--以AR图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设计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1 AR图书的国内外现状 | 第12-13页 |
1.2.2 AR交互界面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页 |
1.3 课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4 课题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内容 | 第14页 |
1.4.2 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6 AR图书《记忆碎片》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交互界面与AR | 第17-29页 |
2.1 交互界面的概述 | 第17-23页 |
2.1.1 交互界面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交互界面的发展 | 第17-20页 |
2.1.3 自然交互界面概述 | 第20-22页 |
2.1.4 用户体验设计要素 | 第22-23页 |
2.2 AR技术概述 | 第23-26页 |
2.2.1 AR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2 AR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2.2.3 AR技术的运用 | 第25-26页 |
2.3 AR中交互界面的特点 | 第26-29页 |
2.3.1 虚实结合性 | 第27页 |
2.3.2 交互实时性 | 第27页 |
2.3.3 三维性 | 第27-29页 |
第三章 AR图书《记忆碎片》的交互界面设计构思 | 第29-34页 |
3.1 作品介绍 | 第29-30页 |
3.1.1 作品的叙事内容 | 第29页 |
3.1.2 作品的呈现形式 | 第29页 |
3.1.3 作品的表现风格 | 第29-30页 |
3.1.4 作品的演示视频 | 第30页 |
3.2 作品中交互界面的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3.2.1 具有易用性 | 第30页 |
3.2.2 具有沉浸感 | 第30-31页 |
3.2.3 能够调动感官 | 第31页 |
3.3 作品中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 第31-34页 |
3.3.1 提示明确 | 第31-32页 |
3.3.2 反馈实时 | 第32页 |
3.3.3 信息清晰展示 | 第32页 |
3.3.4 界面融入现实场景 | 第32-33页 |
3.3.5 视觉风格传递叙事情感 | 第33-34页 |
第四章 AR图书《记忆碎片》的交互界面设计实践 | 第34-75页 |
4.4 界面功能定义 | 第34-40页 |
4.4.1 基于提示明确原则的提示功能 | 第36-37页 |
4.4.2 基于反馈实时原则的反馈功能 | 第37页 |
4.4.3 基于提示和传递情感原则的字幕展示功能 | 第37-38页 |
4.4.4 其他类型功能 | 第38-40页 |
4.5 界面各元素的设计阐述 | 第40-54页 |
4.5.1 提示类界面的设计 | 第40-48页 |
4.5.2 反馈类界面的设计 | 第48-50页 |
4.5.3 字幕类界面的设计 | 第50-53页 |
4.5.4 其他交互界面的设计 | 第53-54页 |
4.6 基于信息清晰展示原则的界面布局设计 | 第54-60页 |
4.6.1 主界面布局设计 | 第55-59页 |
4.6.2 其他界面布局设计 | 第59-60页 |
4.7 基于视觉风格传递叙事情感原则的视觉设计 | 第60-71页 |
4.7.1 整体风格定位 | 第61-64页 |
4.7.2 色彩 | 第64-67页 |
4.7.3 文字 | 第67-69页 |
4.7.4 图形 | 第69-71页 |
4.8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4.8.1 被测用户 | 第71页 |
4.8.2 测试环境 | 第71页 |
4.8.3 任务设计 | 第71-72页 |
4.8.4 问卷设计 | 第72-73页 |
4.8.5 测试过程及结果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纸质图书内容展示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